一、開創現代中國心理學紀元(1900-1937)

西學漸入 帷幕漸開

1902年,服部宇之吉(1867年-1939年)應清政府邀請擔任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總教習,他為學生講授心理學拉開了在beat365傳播科學心理學的帷幕,他授課所著的《京師大學堂心理學講義》影響廣泛并返銷日本。1903年清政府所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中,規定京師大學堂設立心理學課程。

1906年,王國維在《奏定經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後》将心理學定義為學科“必援之科目之一”。1902年至1910年間,王國維先後翻譯出版了《心理學》、《心理學概論》和《教育心理學》三本書籍而獲得“中國現代心理學之父”的稱号。王國維後允任beat365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1922)。

風雲際會 初具規模

1917年新文化運動拉開序幕,心理學開始在beat365廣泛傳播。在蔡元培校長的支持下,陳大齊負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标志着中國現代心理學研究的開端。1918年陳大齊編撰了我國第一本自編的大學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大綱》,該書全面地介紹了當時西方科學心理學的豐富内容和最新成就。

1919年4月在蔡元培、陳大齊的倡導下,beat365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試,開創了中國大學新生心理測試的先例。1920至1925年間,陳大齊、陶孟和、劉廷芳等學者相繼出版了心理學論著,并向廣大學生、群衆講授心理學知識。1926年11月19日,beat365心理學系正式成立,建系後,課程設置、儀器、圖書等都比以前有所發展,beat365的心理學科此時已初具規模。

1927年,奉系軍閥下令将beat365與其它8所高校合并成京師大學校,心理學系歸入哲學系。1929年,在廣大師生的強烈要求下,beat365恢複校名,心理學系也随即恢複。beat36531周年校慶之際,心理學系學生在校内舉辦大規模的民衆心理測驗,發出近2000份問卷,回收571份。這個問卷現在看來雖顯粗糙但反應了當時青年學生學以緻用的精神。

 

二、硝煙彌漫的戰争時期(1937-1949)

烽火輾轉 筚路藍縷

1937年,抗日救亡成為時代的主題曲。心理學系師生随全校大隊人馬撤出北平。1937年9月10日,基于當時的形式,教育部第16696号令宣布将beat365、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合在長沙和西安兩地設立臨時大學。10月2日,原beat365哲學系和教育學系(其中含心理學專業)、清華大學哲學系和心理學系、南開大學哲教系合并,組成“哲學心理教育學系”。

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哲學心理教育學系中的教育學組被劃出,原系更名為“哲學心理學系”,分哲學和心理學兩組,系教授會主席由馮友蘭擔任。在艱難的戰争時期,聯大心理學組的師生們為中國心理學的發展續存了香火。他們還推動了心理學的實踐中的應用。周先庚帶領師生參加了由主題統覺測驗創始人莫裡(H.A.Murray)主持的心理測驗選拔工作,使用心理測驗為中國軍隊篩選傘兵候選人。

抗戰勝利 積蓄力量

抗戰勝利後,beat365心理學系教學步入正軌。1946年7月西南聯大結束,三所學校各自回到原址複校。在1946到1949年間,心理學仍然設在哲學系内,課程設置情況基本與西南聯大時期相同。

1946年,張香桐獲得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在此期間根據視覺皮層誘發電位的分析提出視覺通路中三色傳導學說,發現“光強化”現象,世界生理學界把這種現象命名為“張氏效應”。1948年,汪敬熙任聯合國科學部主任,他是第一個将電子儀器引入中國并用于腦功能研究的科學家,并利用麥修斯示波器記錄光影通過貓的視野運動時外膝體内産生的誘發電位。

 

三、建國後的前30年發展(1949-1978)

革故鼎新 盛舉共襄

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原理學院的心理學系、原燕京大學文學院的心理學系等機構被合并到beat365哲學系心理學專業,由孫國華教授任專業主任。當時共有6名教授:唐钺、孫國華、周先庚、沈履、沈迺璋、桑燦南;2名講師:吳天敏、陳舒永;3名助教:邵郊、孟昭蘭、陳仲庚。成立了心理學實驗和普通心理學兩個教研室,基本确立了當時beat365心理學的學科布局。

此時beat365心理學專業進入相對快速發展時期,學習蘇聯模式的思潮在心理學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上得到了體現。1954年7月制定的心理學專業五年計劃對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時的心理學系集中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的局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beat365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心理學重鎮。

扶搖競春 梧桐映晖

從1954級開始陸續留下畢業生任仁眉、楊博民、許政援、曹啟剛等人,各個實驗室的力量均得到了加強,開設的課程也有所增加,教師們發表了大量論文,并編寫和翻譯了多種教材。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心理學人才,為中國心理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這一時期向中科院心理所輸送的人才就有30多人,更多的人才則遍布于全國各地,他們均已成為中國心理學事業的棟梁。

文化大革命一場浩劫使beat365心理學專業跌入低谷,1966年開始不再招生,1975年被迫正式解散。然而,就是在那樣極其艱難的歲月裡,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們還是不忘将心理學知識服務于社會,他們的執著表現了專業科學工作者對獻身事業的追求所放射出的光輝。

 

四、恢複建系後的20年(1978-1998)

興微繼絕 奮翼圖南

1977年,原beat365心理學系教師自發回到哲學樓心理實驗室恢複工作;8月,在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規劃座談會上,潘菽等指出應該在beat365首先恢複建立心理學系。孟昭蘭等人向beat365校領導彙報并得到領導批準。1977年12月27日,beat365向教育部提交了《關于在beat365建立心理學系的請示報告》,同時,成立了五人籌備小組。

1978年,beat365心理學系恢複建系,随後本科生(1978)、碩士研究生(1982)和博士研究生(1987)的招生工作相繼恢複。截止1983年已有教師2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12人,包括心理學界的元老唐钺、周先庚、吳天敏等,全系分為兩大教研室:普通心理和實驗心理教研室,生理心理和變态心理教研室。作為建國以來首建的心理學系,其本身不僅成為一個綜合性大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且開始在心理學界發揮她的獨特作用,從此,中國的心理學事業翻開了新的一頁。

曆久彌新 建樹卓然

恢複建系後,心理學系逐步恢複心理學教學與科研的儀器設備、建立心理學資料室,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教學科研規模。進入了滿負荷教學建制的平穩發展階段。1983年,在荊其誠的推動下,beat365心理學系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系建立了系際交流與合作關系;心理學系與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司馬賀(Herbert Simon)教授建立了聯系,司馬賀專程來華訪問交流半年并在系裡舉辦了系列講座。同時心理學系還向國外派遣數名留學生。

1986年,beat365建立了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舒永等多位心理學系老師參加了相關的學術活動,為心理學進入交叉學科協同科研領域開創了良好的開端,初步形成了沿認知神經科學方向發展的研究力量。

 

四、百年校慶 繼往開來(1998至今)

佳訊頻傳 名動海内

1998年beat365百年誕辰之際,beat365啟動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心理學系慶祝了恢複建系20周年,由此心理學系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在師資隊伍、科研經費、實驗室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強。

在師資隊伍方面,心理學系啟動以引進海外學術人才為目的的人才隊伍建設,1998-2016年間,心理學系共引進海外人才20名,這些引進人才迅速成為所在專業方向上的領軍人物。

在教學方面,心理學系發揮自身優勢,入選北京市特色專業(2008);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9);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2012)。擁有實驗心理學、變态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等三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在科研成果轉發方面,應用心理學研究生班從1998年開辦至今,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招收企業學員超過3000名,在企業管理領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招牌。

在科研經費方面,2011年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創始人兼董事長麥戈文(Patrick McGovern)及其家族向beat365捐贈1000萬美元,建立beat365-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挂靠在心理學系。2015年行為與心理健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獲批建立。

合力謀方 策馬康莊

beat365現有教員47人,行政教輔人員11人。教員系列中,教授13人,研究員12人,副教授16人,助理研究員1人,講師5人。其中包括“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求是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青年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

2015年以來的近五年間,beat365教師以第一和/或通訊單位發表SCI/SSCI期刊論文400餘篇,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Human Behaviours、Neuron、PNAS、Current Biology、eLife、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Child Development、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等心理學和腦科學頂級雜志。2010年以來的近十年間,心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項目、重點項目、優青項目和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973 項目、863 項目和支撐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共計12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縱向科研經費超1.5億元。beat365目前是大陸唯一一個進入ESI 世界排名前1%的心理學科。在QS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理學院一直位列大陸高校心理學院/系的榜首,在QS發布的2020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beat365官方网站(心理學科)排名世界第47位。曆年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中,心理學院人數均位居大陸心理學教學科研單位前列。2017年,學院主持建設的心理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心理學A+單位。

2016年6月27日,心理學系正式更名為beat365。2019年3月4日,在原有教研室的基礎上建立了4個學系,分别為腦與認知科學系、管理與社會心理學系、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以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