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 名:
- 錢銘怡
- 職 稱:
- 教授 博導
- 研究領域:
- 變态心理學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 聯系電話:
- 86-10-62751093
- 通信地址:
- beat365哲學樓 100871
- 電子郵件:
- qmy@pku.edu.cn
博士,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導師。錢銘怡教授的教育和學習經曆包括:
教育經曆
學位 | 時間 | 專業 | 單位 |
---|---|---|---|
理學博士 | 1992-1996 | 臨床心理學 | beat365 |
理學碩士 | 1982-1984 | 變态心理學 | beat365 |
理學學士 | 1978-1982 | 心理學 | beat365 |
國外學習經曆
時間 | 職位 | 單位 |
---|---|---|
2008.11-12 | 訪問學者 | 德國Freud Institute |
2007.08-09 | 訪問學者 | 德國Freud Institute |
2001.06-07 | 訪問學者 | 澳大利亞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1999.07-07 | 訪問學者 | 德國Heidelberg University |
1998.08-09 | 訪問學者 | 美國Miami University |
1995-1996 | 訪問學者 | 英國Royal Holloway and Bedford New College of London University |
1987-1988 | 訪問學者 | 荷蘭Lieden University |
錢銘怡教授獲得的獎勵包括:
時間 | 名稱 |
---|---|
國際獎勵 | |
2008 | WCP Fellowship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psychotherapy, the World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 |
2006 | Awarded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psychotherapy in Asia, Asian Federation for Psychotherapy. |
2004 | Awarded for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psychotherapy in Asia, Asian Federation for Psychotherapy. |
教學獎項 | |
2016 | 北京市師德先鋒,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中國教育工會北京市委員會 |
2016 |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獲優秀教材獎,beat365 |
2014 | 變态心理學課程獲評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主持人),教育部 |
2013 | 2012-2013年度教學優秀獎,beat365 |
2013 | 主編的《變态心理學》被評為教育部“十二五”立項教材,教育部 |
2011 | 正大獎教金,beat365 |
2009 | 北京市優秀教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中國教育工會北京市委員會 |
2006 | 主編的《變态心理學》被評為教育部“十一五”立項教材,教育部 |
2006 | “變态心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教育部 |
2006 | 中國工商銀行教師獎,beat365 |
2005 | “變态心理學”被評為精品課程,beat365 |
政府獎勵 | |
2013 | 統戰先進個人,beat365黨委 |
2010 | beat365優秀共産黨員、beat365抗震救災優秀共産黨員,beat365黨委 |
2008 | 參與錄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編制的11集抗震心理援助錄像集獲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抗震救災特别獎,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 |
2003 | 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 |
2003 | beat365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産黨員,beat365 |
學會獎項 | |
2018 | 中國心理學會會士,中國心理學會。 |
2017 | 陳仲庚獎-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科研卓越貢獻獎,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 |
2015 | 心理衛生工作突出貢獻獎,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三十周年獎 |
2012 | 中國心理治療突出貢獻獎,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咨詢專業委員會 |
2010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七屆優秀工作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
2006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五屆優秀工作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
其他獎勵 | |
2013 |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012年度優秀論文楊森獎三等獎 |
1992 | beat365光華安泰青年科研成果獎 |
1991 | beat365第二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錢銘怡教授在學會的任職情況包括:
起止日期 | 學術團體名稱 |
---|---|
2018-至今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2018-至今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倫理工作組副組長 |
2008.11獲得 | 中國心理學會會士 |
2008.10獲得 |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The World Council for Psychotherapy,WCP)會士 |
1996-2003 | 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German-Chinese Academy of Psychotherapy)副主席 |
1999-2016 | 亞洲心理治療聯盟(Asian Federation for Psychotherapy)副主席 |
1999-2017 |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The World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副主席 |
1996-1999 |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The World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執委會委員 |
2014-2018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2006-2010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 |
1995-2019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1989-199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 秘書長 |
2001-至今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 |
1996-2001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
2014-2017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
2007-2013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注冊系統工作組組長 |
2001-2013 | 中國心理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
2016-2017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2015-2015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2014-2014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2013-2013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2011-2012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會副會長 |
2010-2010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分會會長 |
2001-2009 |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1997-2005 | 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
2010-至今 |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
2001-2009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
錢銘怡教授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
主持或參加的的科研項目
基金起止時間 | 項目名稱, 項目号, 基金來源, 金額 (本人承擔部分), 角色 (主持, 參加) |
---|---|
2017-2020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基于侵入式/非侵入式腦機交互的混合智能關鍵技術與系統,課題負責人:李遠清,項目号2017YFB1002503 ,子課題:腦機協同混合智能關鍵技術、平台裝置及應用,經費89600元,參加。 |
2016-2020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民心理衛生素養及其提升機制與對策,課題負責人:江光榮,項目号:16ZDA232;子課題:心理衛生素養的提升途徑與機制,經費5萬元,子課題負責人。 |
2015-2019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際和諧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課題負責人:侯志瑾,項目号:15ZDB139;子課題:人際和諧的促進技術研究,經費6萬元,子課題負責人。 |
2016-201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1571127(申請代碼C2103),注意偏向對社交焦慮的症狀維持的作用:機制與臨床應用。75.84萬元,項目主持人。 |
2015-2018 | 北京市科委2015年度科技計劃重大項目居民心理健康測評工具及促進技術研究課題:人際和諧心理健康促進技術研究,課題負責人: 樊富珉,子課題:社交技能訓練,子課題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12-201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1170991/C090103,社交焦慮個體的評價恐懼及認知機制研究。50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時完成。 |
2012-2013 | 聚光科技基金:北大-聚光科技童心康複項目,24.4840萬元,項目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11-2012 |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壹基金北大童心康複項目, 122萬元,項目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10-2012 | 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資助号:2009BAI77B04, 我國若幹重點職業人群壓力和職業枯竭的評估、預警與幹預示範研究。參 加。 |
2010-2014 | 科技部973項目:攻擊與親和行為的機理和異常-多學科多層次交叉研究,課題編号:2010CB833903,參加子課題:人類攻擊與親和行為的神經影像學研究,子課題負責人:韓世輝。30萬元,主要參加者。按時完成。 |
2010-201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0970899/C090103, 中國大學生羞恥情緒認知調節及其有效性研究,25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9-2010 | 上海李連傑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壹基金北大童心康複項目,112萬元,項目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08-2008 | beat365985項目基金:beat365—西華大學彭州震後心理援助項目,22萬元,項目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08-2008 | 共青團重慶市委,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beat365心理學系及香港仇浩然先生共同發起的“童心複康行動”四川省及重慶市地震災區 心理援助服務項目:11.2萬元,項目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07-2009 | 北京市科委軟科學課題:心理創傷對服刑人員羞恥感、記憶和人格的影響及幹預. 項目号:Z000608100007110,11萬,主要參加者。按時完成。 |
2007-2010 | 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華中師範大學):開放課題基金,課題号:200705:中國文化下雙重關系方面倫理問題的獨特性,3萬元,課題主持人。2012完成。 |
2007-2008 | 中國科協軟科學課題:精神衛生(心理治療)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研究:項目号:2007DCY112,子課題:編号kd2007.04:我國心理治 療專業技術人員的預測和規劃研究;和子課題:編号kd2007.10:心理治療人力資源培養和配置的政策與保障研究。2.8萬,子課題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06-2008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子課題“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管理監督現狀及對策研究”:批準号:05JZD00031,項目負責人:西南師範大學 黃希庭教授。1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按時完成 |
2006-2006 | 國家留學基金資助:2006年中德合作科研項目(PPP),留金出(2006)3139号,留學資格證書編号:2006103647。 |
2006-200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0570608, 中國大學生自我認知與羞恥感的關系及臨床應用研究,21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5-2006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科技協作項目:不同壓力下不同放松技術和不同提升自信方法效果的比較研究,5.6萬 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5-2005 |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批準号:20050001010, 羞恥感、自我認知及思維方式的跨文化研究,5萬元,項目主持 人。按期完成。 |
2005-2006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批準号:799ss05062,體育與心理健康研究,0.6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4-200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0370483, 社交焦慮恐懼症注意偏好理論機制及矯正方案的研究,18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3-2005 | 教育部重點課題:批準号:DBA030084,青少年網絡及電腦遊戲成瘾的調查、模型建立及初步幹預,3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1-200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1-2003):批準号:30070263, 青少年社交焦慮的羞恥感模型與應用研究,15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2000-2000 | Assessing eating-, and body-related disorder among adolescent Girl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2萬元,中方主持人, 與澳大利亞Dr. G. Huon博士合作) |
2000-2002 | 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2000-2002):羞恥感的影響因素及其與心理問題之間相互關系模型的研究,6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1997-1999 |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 羞恥感的文化差異,2萬元,項目主持人。 |
1995-1996 | 中英友好獎學金:赴英國訪問學者,按期完成任務回國。 |
1997-1998 | 日本精神健康岡本紀念财團基金(1997-1998):運用森田療法原理結合放松想象技術指導高考生減輕高考焦慮,2萬元,項目主持人 ,按期完成。 |
1994-1995 | 日本精神健康岡本紀念财團基金(1994-1995): 森田療法對心髒神經症病人的集體治療,2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1993-1994 | 日本精神健康岡本紀念财團基金(1993-1994): 森田療法對癌症病人的集體治療,2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1991-1992 | 日本精神健康岡本紀念财團基金(1991-1992):森田療法對大學生失眠者的集體治療,2萬元,項目主持人,按期完成。 |
1990-199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38970329,臨床行為傾向的人格特質分析及放松效果,10萬元,項目主要成員,按期完成。 |
1987-198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号: 3860030 中國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及其與精神障礙的關系,8萬元,項目主要成員,按期完成。 |
英文論著
Muyu Lin, Stefan G. Hofmann, Mingyi Qian*, Shelly Kind & Hongyu Yu (2016). Attention allocation in social anxiety during a speech task. Cognition and Emotion.30(6),1-15.
Kishimoto Tomoko, Tobias Krieger, Thomas Berger, Mingyi Qian*, Yin Yang(2016). 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social anxiety with and without guidance compared to a waiting list in China: A propensity score study.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85(5)255-322.
Mek Wong, Mingyi Qian* (2016).The role of shame in emotional eat. Eating Behaviors, 23, 41-47.
Deng, J., Qian M. *, Gan Y. *, Hu S., Gao J. Huang Z., Zhang L. (2016). Emerging practice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 Ethical dilemmas in dual relationship. Ethics and Behavior,26(1),63-86.
Nisha Yao*, Hongyu Yu,Mingyi Qian*, Songwei Li(2015). Does Attention Redirection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on Social Anxiety?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36,52-62 .
Mingyi Qian,Ruiyun Chen, Hong Chen, Sherlyn, Hu, Jie Zhong, Ping Yao, Chunli Yi (2012).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services in mor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region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practitioners and current service delive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58(5), 536-543
Mingyi Qian, Jun Gao, Ping Yao(2009). Professional Ethical Iss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al Standards in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in China. Ethics & Behavior, 19 (4): 290-309.
Huang, Z., Wang, M., Zhong, J., Qian, M. (通訊作者),Tao, R. The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Inventory (CIAI): Developing a measure of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in press.
Zhong J, Qian M, Yao P, Xu K(2008). Accountability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he Improvement in Mainland China. J Hall & E Altmaier (Ed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ability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hong J., Wang A., Qian M., Zhang, L., Gao, J., Yang, J., Li, B., Chen, P. (2007). Sham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in Chinese and United State Nonclinical Sampl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ublished online on Wiley InterScience)
Qian, M. (2007).Shame researches in China. World Cultural Psychiatry Research Review. 2( 4), 133-136.
Xinghua Liu, Mingyi Qian (通訊作者) , Xiaolin Zhou, Aimin Wang (2006). Repeating the stimulus exposure to investigate what happens after initial selective attention to threatening pictur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2006, 40:1007-1016.
Qian, M., Wang, A. (2006).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P. R. China. Japanese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2006, 31 (2 ), 111-125.
Qian, M., Ye, D., Zhong, J., Xu, K., Zhang, L., Huang, Z., Dong, W., Liu, X., Zhang, X., Zhang, Z., Wang, C., Nie, J (2005). Behavioura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to SARS: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 and Suzhou. Stress and Health, 2005, 21(2),87-98.
Qian, M. (2004).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ention on SARS influence in mainland China. In G. Shankar (ed). Psychotherapy, Yoga and traditional therapies of East and West. New Delhi , India : Jagdamba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110-115.
Qian, M. (2004). Psychotherapy in China. In G. Shankar (ed). Psychotherapy, Yoga and traditional therapies of East and West. New Delhi , India : Jagdamba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5-12.
Qian, M. (2003). Psychotherapy in China. Psychotherapy, 2003, 1, 25-27 (in Russian ).
Zhang, Z. & Qian, M. (2003). The Impact of Shame-Proneness and Stress on Individual\\\'s Memory of Affect Words.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ies, 2003, 4(2), 215–230.
Qian,M., Wang, A., Chen, Z. (2002). A comparison of classmate and self-evaluation of dysphoric and nondysphoric Chinese students.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2, 16(4), 565-576.
Andrews, B., Qian, M., & Valentine, J.D. (2002). Predicting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a new measure of shame: The Experience of Shame Scale.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2, 41, 29-42.
Qian M. (2002). Psychotherapy in Asia: China. In Alfred Pritz (ed.)Globalized psychotherapy. Facultas Verlags-und Buchhandels AG, Vienna , Austria , 2002,465-479.
Qian, M., Smith, C.W., Chen, Z., Xia, G. (2002). Psychotherapy in China : A review of its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002, Vol.30(4), 49-68.
Xia, G., Qian, M. (2001).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ing style to self-reported mental health among two subcultures of Chinese. Journal of Adolescents. 2001,24(2),251-260.
Qian, M., Taijiquan (2000). human mental activity and health (chapter 4), in K.T. Kaku (ed.). Meditation as health promotion: A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pproach, Eburon Publishers, Delft , Holland , 2000, 50-64.
Qian, M., Kang, C., Xue, Z., et al. (2000). Morita group therapy for cardiac neurotic patients. Journal of Morita Therapy, 2000,11(1), 224-228.
中文論著
溫旭, 牟驚雷, 楊楠, 顔笑,孫浩令, & 錢銘怡.(2018).心理咨詢師對使用微信的倫理邊界與關系的行為和态度.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32(03), 177-184.
周晨琛, 郭小迪, 黎玮軒, 張伊汀, 劉夢林, 宋亞男, & 錢銘怡. (2018).《精神衛生法》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影響初探——對北京高校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的訪談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32(03), 220-226.
王一丹, 王雅琦, 于笑晗, 蔣婧琪, 賈豔傑, 馬亞靜, & 錢銘怡. (2018).高校心理咨詢中自傷自殺相關保密突破議題的初步訪談.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32(03), 227-232.
朱蓉蓉, 王衎, 白建磊, 沈穎雪, 李俊, & 錢銘怡. (2018).學校心理咨詢師在雙重關系和保密原則上的态度和決策.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32(03), 185-190.
林令瑜,錢銘怡*,王浩宇,莊淑婕(2017).國内心理咨詢一對一督導的倫理實踐情況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31(1),25-29
王浩宇,缑夢克,錢銘怡*,孫雯婷,莊淑婕,楊晶晶,米田悅,劉天舒,楊劍蘭(2017).北京心理咨詢師知情同意使用現狀的訪談.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31(1),58-63
趙晨穎,岸本鵬子,劉源清,唐亞彬,肖丹,殷雲路,錢銘怡* (2015).咨詢師與非咨詢師對網絡心理咨詢倫理規範的态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9(12), 887-894
陳慧菁,陳瑞雲,楊寅,錢銘怡*(2013). 激惹程度、特質憤怒對反事實思維産生的影響.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7(9), 715-716
姚泥沙,李松蔚,錢銘怡*,餘紅玉,林沐雨,王小玲,楊鵬 (2013). 高社交焦慮個體對正性面孔的情緒啟動效應. 心理科學,36(5), 1106-1109
張妩,王覓,錢銘怡*,王衎(2014).心理咨詢師突破保密的态度和決策.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8(1), 35-39
官銳園,錢銘怡(2014).人際反應指數量表(IRI)應用于護理專業大學生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8(3),493-495.
餘紅玉,李松蔚,錢銘怡*(2013). 社交焦慮者的自我聚焦注意特點.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7(2),147-150
劉軍,丁欣放,錢銘怡*,鐘傑(2013).臨床心理學研究生精神科見習培訓效果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7(5),350-356
林潔瀛,錢銘怡*(2012). 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保密原則.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3), 409-412
姚泥沙,李松蔚,錢銘怡*,餘紅玉,王小玲,林沐雨,趙欣(2012). 社交焦慮個體對正性面孔的解釋偏差. 心理科學,35(6), 1294-1297
Rodriguez,Marcus.,林潔瀛,錢銘怡*,楊曉燕(2011).心理治療師與少年父母對保密原則的态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5(9),655-657.
錢銘怡(2011).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研究:國外發展及國内研究現狀.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5(12),881-883
鄧晶, 錢銘怡*(2011).咨詢師對雙重關系倫理行為的情感态度.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5(12), 897-903
高隽,錢銘怡*,王文餘(2011).羞恥和一般負性情緒的認知調策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6),807-809
楊寅,錢銘怡*,李松蔚,徐凱文,王雨吟(2011).地震後不同生活改變受災民衆的創傷後應激症狀和抑郁症狀.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5(2),113-115.
李松蔚,餘紅玉,錢銘怡*,高隽,王雨吟,鄧晶(2011). 震後不同地區初中生的抑郁水平及創傷後症狀.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1),77-80.
高隽,王覓,鄧晶,錢銘怡*,劉曉輝(2010). 創傷後成長量表在經曆汶川地震初中生中的修訂與初步應用.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4(2):126-130.
鄧天,高隽,錢銘怡*,張智豐,王濤斌(2010). 汶川地震的自傳體記憶:回憶視角與情緒體驗. 心理科學. 33(5),1262-1265.
王雨吟,高隽,林沐雨,錢銘怡*,李松蔚,鄧晶,王濤斌,劉曉輝,何琴(2010).地震對重災區與一般災區高中生的心理沖擊.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4(6),467-468.
李松蔚,徐凱文,錢銘怡*(2010).高低PTSD症狀個體的定向遺忘效應.心理科學,33(4),952-954.
楊凡,林沐雨,錢銘怡*(2010). 地震後青少年社會支持與創傷後成長關系的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8(5),614-617.
陳瑞雲,錢銘怡*,張黎黎,張智峰(2010).不同機構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人員狀況及工作特點調查.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8(5),667-670.
張智豐,易春麗,錢銘怡(通訊作者),鐘傑(2009).醫療與教育領域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管理情況比較.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6),773-776.
王覓,高隽,汪智豔,張智豐,錢銘怡(通訊作者)(2009).不同場認知風格個體的羞恥與悲傷記憶差異.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5),570-574.
張智豐,高隽,錢銘怡(通訊作者),王愛民,張黎黎,汪智豔(2009). 羞恥性自傳體記憶:基于自我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beat365學報,45(5),897-905.
楊凡,錢銘怡(通訊作者)(2009).美國心理咨詢和治療中的保密、保密的局限及相關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10),543-548.
高隽,錢銘怡(通訊作者)(2009).羞恥情緒的兩面性:功能與病理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6),451-456.
汪智豔,張黎黎,高隽,錢銘怡(通訊作者)(2009).中美大學生羞恥體驗的異同.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3(2),127-130.
秦漠,錢銘怡(通訊作者),陳紅,鐘傑,姚萍,徐凱文,易春麗,張智豐,王易平(2008). 國内心理治療和咨詢專業人員及工作狀況調查. 心理科學, 31(5):1233-1237.
張愛蓮,錢銘怡(通訊作者),姚萍(2008). 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教師與醫生的專業倫理意識比較.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2(5):362-367.
錢銘怡,陳紅,秦漠,鐘傑,姚萍,徐凱文,易春麗,張智豐,王易平(2008). 國内六大區心理治療和咨詢管理狀況的調查. 心理科學, 31(2): 441-446.
錢銘怡,王雨吟,姚萍,張黎黎,聶晶,何仲恺,吳斌,李傑(2007).影響體育運動堅持性的相關心理因素,體育科學,27(8),25-30.
錢銘怡,王慈欣,劉興華(2006)社交焦慮個體對于不同威脅信息的注意偏向,心理科學,2006,29(6),1296-1299.
錢銘怡,章曉雲,黃峥,張智豐,聶晶:大學生網絡關系依賴量表(IRDI)的初步編制。beat365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2(6),802-807.
錢銘怡、鐘傑、徐凱文、李波、蔣昕 (2005). 大學生社交焦慮量表的編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5, 19 ( 1 ), 53-56 .
錢銘怡、陳曦、鐘傑 (2004). 社交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差.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4, 12 ( 4 ), 424 - 427.
錢銘怡、王易平、章曉雲、朱松 (2003). 15 年來中國女性擇偶标準的變化. beat365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 , 40 ( 5 ), 121 - 128.
錢銘怡、葉冬梅、董葳、黃峥、張黎黎、劉興華、章曉雲、張哲宇、鐘傑、王慈欣、聶晶 (2003). 不同時期北京人對 SARS 的應對行為、認知評價和情緒狀态的變化.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3 , 17 ( 8 ), 515 - 520.
陳仲庚主編、楊華渝、錢銘怡副主編 (2003).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分卷. 見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12.
錢銘怡、王登峰主編 (2003). 心理調試,齊戰非典. beat365出版社.
錢銘怡、劉嘉、張哲宇 (2003). 羞恥易感性差異及對羞恥的應付. 心理學報, 2003 , 35 ( 3 ), 387 - 392.
錢銘怡 (2002). 借鑒國外經驗 , 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高等教育, 2002 , 23 ( 8 ), 18 - 20.
錢銘怡、劉鑫 (2002). 北京女大學生節食狀況及進食障礙狀況的初步調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2 , 16 ( 11 ), 753 - 757.
錢銘怡、馬悅 (2002). 北京市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2 , 16 ( 12 ), 848 - 852 .
錢銘怡、馬悅 (2002). 北京市大學生對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工作的認知.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2 , 16 ( 10 ), 659 - 662.
錢銘怡、戚健俐 (2002). 大學生羞恥和内疚的對比研究. 心理學報, 2002 , 34 ( 6 ), 626 - 633.
錢銘怡 (2002). 認知治療. 見沈漁邨主編:精神病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 627 - 630.
錢銘怡、劉興華、朱榮春 (2001). 大學生羞恥感的現象學研究.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1 , 15 ( 2 ), 73 - 75 .
錢銘怡 (2001). 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中國的發展. 見中國心理學會編:當代中國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1 , 174 - 179.
錢銘怡、張光健、羅珊紅、張莘 (2000). 大學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 )的編制. 心理學報, 2000 , 32 ( 1 ), 99 - 104.
錢銘怡、 B. Andrews 、朱榮春、王愛民 (2000). 大學生羞恥量表的修訂.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0 , 14 ( 4 ), 217 - 221.
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張莘 (2000).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 EPQ - RSC )的修訂. 心理學報, 2000 , 32 ( 3 ), 317 -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