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引導青年到農村、到基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實踐,學習典型,奉獻青春,在總結前四期學生骨幹訓練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北大團委定于7月至8月舉辦以“鄉土行 中國情”為主題的2010年學生骨幹訓練營。 本期學生骨幹訓練營将繼續堅持“同脈相依,同求卓越,攜手共進,振興中華”的宗旨,貫徹“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實踐教育”的理念,采取團隊實踐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分赴祖國基層農村地區開展一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實踐活動,以期通過組織學員開展對農村發展中諸多重大主題的深入調查,引導學生骨幹加強對農村生産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狀況的認識,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明确時代責任,思考人生方向,加速成長成才。   一、組織機構 訓練營設領導小組和秘書處。秘書處由北大團校秘書處工作人員組成,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具體實施訓練營各項工作。 1.領導小組 組 長:呂晨飛(校團委書記、團校校長) 副組長:楊俊峰(校團委副書記) 2.秘書處 秘書長:于家明(校團委組織部部長、團校秘書長) 副秘書長:楊洪源 谷宇辰 夏慧鋒   二、培訓對象 具有推薦資格的學員主要包括beat365各院系學生骨幹(團委副書記、兩會主席團成員),beat365團委機關學生骨幹(副部長、副主任、副秘書長),beat365學生會、研究生會主席團、會長團、主任團成員,政治理論、學術科技、文化體育、志願服務等領域的學生骨幹,品牌/十佳社團負責人,優秀志願者骨幹、學生服務總隊骨幹、《北大青年》報網主編、新聞網優秀記者、BBS站務成員以及部分團建工作優秀院系的團小組組長代表。特别對在2010年beat365學生骨幹寒假返鄉社會觀察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重點推薦。   三、培訓方法及時間安排 本次訓練營分為開營儀式與第一次集訓、團隊實踐、第二次集訓與閉營儀式三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時間安排拟如下: 6月2日—6月11日:學員招募選拔; 6月11日—6月30日:各團隊組建,聯系實踐地點; 7月6日—7月10日:開營儀式、第一次集訓(1次素質拓展、1次校領導講座、1次實踐計劃介紹會、1次社會實踐技能和安全培訓會、1次攝影攝像技能培訓); 7月12日—7月28日:各團隊開展實踐; 7月31日—8月4日:第二次集訓、閉營儀式(1次團員交流會、1次讀書報告會、1次主題研讨、1次素質拓展活動、1次講座、1次成果彙報會、1次聯歡會)。   四、實踐主題和實踐地點 本期訓練營的實踐培訓突出“在田間地頭收獲成長”的要義,結合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及當前農村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設定以下調研主題: 1.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良好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是促進農村生産投資、解決農村資本匮乏的重要途徑。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強财稅政策與農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三農”,切實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本主題旨在引導學員通過訪談、數據分析等方式考察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農村金融組織的運行情況,了解制約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因素,并能夠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當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2.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 今年春季西南地區普遍的嚴重旱災暴露了一些地區多年以來水利建設投資不足、現有水利設施缺乏維護的深層次問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農民用水戶參與管理模式,加大财政對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本主題旨在引導學員考察影響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投入以及農民缺乏參與水利設施管理熱情的因素,探索建立新型水利設施投入管理的可能模式。 3.農戶生産消費補貼政策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帶動穩定農村生産投入與擴大農村消費市場的财政政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擴大補貼種類,把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補貼範圍。加大家電、汽車、摩托車等下鄉實施力度,大幅度提高家電下鄉産品最高限價;同時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購買汽車和家電等提供消費信貸,加大對興辦農家店的信貸投放。本主題旨在要求考察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消費補貼政策的實施情況以及農民對于政策的反饋狀況來反映上述政策的效果和問題。同時可以考察國家的農機農資補貼對于農民生産投入方式結構(如機械化使用、肥料使用結構、土地管理等)特征的影響。 4.農村環境生态問題 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有粗放型生産方式導緻了農村生态環境失衡。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強調: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态農業。實行“以獎促治”政策,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試點,搞好垃圾、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探究農村環境生态問題産生的深層次原因,發掘農村環境生态問題與城市工業污染問題治理方面的區别與共同點,揭示農村環境生态治理與基層社會秩序之間的關聯性。 5.農民工返鄉再就業政策 近年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導緻了大批農民工從沿海地區返鄉就業、創業。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積極開展農業生産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範培訓工作,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将農民工返鄉創業和農民就地就近創業納入政策扶持範圍。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考察農民工返鄉後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困難與機遇,分析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優勢與不足,提出相關部門能夠有效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産業升級的政策措施。 6.農村義務教育狀況 随着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别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導緻了我國近年來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教師培訓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深入挖掘教育成本對于農民的選擇影響、了解農村基層教師績效工資落實情況等問題。 7.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完善和保障農村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有效運行是加強黨的執政基礎、強化基層政權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發展和完善黨領導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因地制宜推廣本村重大事項由村黨支部提議、支委會和村委會聯席會議商議、全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等做法。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通過參與村民民主會議、訪談村莊老支書、鄉鎮部門挂職體驗等方式了解農民基層民主建設中存在的現實困難,對基層民主制度改進、調整鄉鎮與村莊關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與探索。 8.城鄉結合部發展改造 随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鄉結合部的改造與發展也日益成為農村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特别是原有的簡單快速推進城市化策略造成了社區配套不足、身份轉換不利等諸多社會問題。如何統籌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鄉結合部的發展改造已成為深入推進城鎮化的重要課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别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着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統籌研究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後城鄉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考察典型城鄉結合部改造狀況,調查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後出現的新問題,結合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探索城鄉結合部良性發展的道路。 9.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随着農業規模化經營的要求不斷加深以及農民非農就業比例的提升,農村土地流轉、擴大土地使用規模已經越來越成為農村土地利用的重要趨勢。但由于相關制度的不健全,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與困難。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流轉市場,在依法自願有償流轉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适度規模經營。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通過與參與流轉農戶以及土地管理部門等的訪談,調查了解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以及具體操作方式,并考察這一制度在現實運行過程中需要改進的方面。 10.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近年來各地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現象,特别是農村醫保實施以來,藥費人為性上漲、看病名目多等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水平、政府補助标準和保障水平,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落實鄉鎮衛生院人員績效工資和鄉村醫生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本主題旨在要求學員考察當前農民對于醫療收費、醫療效果、醫患關系的認識态度,特别了解關注新農村醫療合作體系的實施狀況。 11.集約化農業發展 随着國内農産品市場日益與國際市場接軌,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生産方式已不能适應當前的市場競争需求。在此背景下,以生态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集約化農業生産方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應當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本主題要求學員結合實踐地的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在充分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推薦農業産業化、集約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根據區域地理位置(東、中、西部)及農村現代化發展程度,結合對應調研主題選擇作為本期骨幹訓練營實踐地。拟選地點如下: 1.浙江台州:重點考察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2.河南新鄉:重點考察農民工返鄉再就業問題。 3.重慶:重點考察農村土地流轉制度。 4.雲南昆明:重點考察農村小型水利建設。 5.江蘇鹽城:重點考察集約化農業發展。 6.河北滄州:重點考察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7.山西壽陽:重點考察農村合作醫療。 8.甘肅文縣:重點考察農村環境問題。 9.黑龍江佳木斯:重點考察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狀況。 10.湖南長沙:重點考察城鄉結合部發展改造問題。 11.安徽池州:重點考察農戶生産消費補貼政策。   五、培訓内容 訓練營将以團隊實踐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在團隊實踐階段,以團隊為單位,圍繞培訓主題和實踐地特征,進行實地調研、學習研讨等。主要任務包括: 1.團隊創建 在秘書處協調下組建團隊,選擇實踐地點,确定團隊主題,并于實踐前向訓練營秘書處提交以下材料,經訓練營秘書處審核後方能開展實踐: (1)團隊組織建設情況報告; (2)實踐日程安排; (3)安全預案、财務預算; (4)團隊調研課題立項報告。 2.讀書讨論 在實踐前和實踐過程中認真閱讀秘書處推薦的書目,并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每個團隊從推薦書目中選擇一本共同閱讀,并舉行團隊内的讀書交流會。每人在第二次集訓前須完成一篇讀書報告,并做好在讀書會上的發言準備。 3.團隊管理 (1)按民主程序建立領導與工作機制,明确紀律,促進團隊融合,激發團隊凝聚力,将團隊建設與管理機制寫入團隊組織建設情況報告; (2)每個團隊要完成一本《行旅筆記》(每名團隊成員至少完成其中的1篇,可采取團隊成員接力的方式),記述實踐過程中的活動和感悟,同時做好活動記錄及财務記錄,并在實踐過程中按時向秘書處發送活動新聞稿; (3)根據訓練營秘書處規定的統一格式進行拍照、DV拍攝,積累成果彙報會的影像資料; (4)為聯歡會編排一個集體節目。 4.實踐調研 (1)紮實開展實踐活動,回顧曆史,了解現狀,明确目标,深入思考當代青年的時代使命; (2)結合地區發展背景和現實情況,圍繞給定的課題,深入基層、農村、企業、社區進行調研,形成高水平的調研報告。出發前完成調研課題立項報告。 5.實踐考察 (1)一次基層民主工作會議實踐:深入社區、村莊支部、委員會等進行實踐,參加村民代表大會,了解社區、村莊黨支部、自治機構的實際運作與開展狀況。 (2)參加鄉鎮、街道黨政工作會議:充分了解基層國家政府機關運作模式及其工作性質,更好理解中國基層政府現狀。 (3)一次挂職體驗:到實踐地所在基層部門進行一日的挂職鍛煉,具體部門如下:黨政辦公室、經濟社會發展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人口與計劃生育辦公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工商所、稅務所、村鎮建設服務站、國土資源所、财政所等,通過挂職體驗切實了解基層政府工作。 (4)一次鄉鎮、街道社區經濟發展狀況考察:了解基層經濟發展程度,對比不同地區差異,分析落後地區發展瓶頸,并提出相關建議。 (5)一次鄉鎮、街道中小企業實踐考察:了解中小型企業在中國基層社會發揮的作用,如解決剩餘勞動力、創造價值帶動基層區域經濟發展等。 (6)考察當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現狀:針對當前西南旱情加劇中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問題而有目的性考察。 6.“走進一戶農家,體驗一日生活,留下一次耕作”專項體驗 (1)在當地基層社區或村落選擇一戶農家進行“體驗式”生活,至少花一天時間深度體驗其生活狀況,貼近人民群衆生産生活,向人民群衆學習,并下田地進行耕作,與人民群衆共同勞動。 (2)團隊需就專項體驗形成專門的文字和影像記錄。實踐階段結束以後将在第二次集訓活動和閉營儀式上集中進行交流和彙報展示。   六、成果要求 團隊實踐階段結束後,各團隊要完成以下成果: 1.1份專項調研報告 2.1份《國情報告(2010版)》(附人物訪談,訪談對象為具有較長時間基層工作經驗的社區、農村支部書記、居民委員會主任) 3.1次專項體驗記錄 4.1本《行旅筆記》 5.1系列影音素材 6.1篇實踐新聞稿 7.1份團隊活動總結 8.1次團隊成果展示,8分鐘的團隊主題展示(結合ppt進行講演)。要求緊扣團隊實踐的主題,突出團隊培訓的特色,充分運用團隊積累的豐厚的影像資料,在團隊内部充分研讨的基礎上,挖掘并體現團隊的核心思考。 9.1個聯歡會節目 10.每位學員要完成1篇讀書報告。   七、考核和評優 1.訓練營實行分組管理,學員的綜合考核按照組長提名、集體推薦、訓練營領導小組審定的程序進行; 2.培訓期間,學員須按照訓練營要求參加全部培訓活動、完成預定任務、形成規定成果; 3.訓練營領導小組将根據學員培訓的考核成績、考勤情況及培訓期間的綜合表現等,對每名學員進行培訓鑒定,考核合格者頒發結業證書;在其中評選出優秀學員11名,頒發優秀學員證書,并将培訓情況及考核結果向學員所在單位進行反饋。對于團隊将根據表現進行表彰,評選“最佳實踐團隊”1個,“最佳《行旅筆記》”3本,“優秀調研報告”3篇,“優秀讀書報告”11篇。   八、報名方式 1.訓練營學員采取推薦報名方法,由學生骨幹所在工作單位負責推薦; 2.請各單位團委(總支、直屬支部)按學員資格要求推薦2名學生骨幹,主要為院系團委副書記、兩會主席等。校團委機關學生骨幹、社團骨幹、優秀學生黨員、BBS站務等将從其他渠道另行推薦。根據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統一原則,本次訓練營學員以正在擔任、即将擔任重要職務或承擔重要職責的學生骨幹為目标群體,兼顧本科生和研究生骨幹,在年級分布上建議以2007、2008級本科生和2009級研究生為主; 3.優先考慮beat365第26期高級團校學員; 4培訓對象将擇優選拔成為下一學年高級團校、研究生骨幹研修班學員; 5.在2010年寒假返鄉社會觀察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骨幹應予重點推薦。   九、相關要求 1.學生骨幹訓練營是激發學生骨幹潛在能量、促進人才集團成長、展示北大學生風采的重要平台。今年的訓練營尤其注重引導學員到基層地區經受磨練、增長才幹,因此參與學員應具備積極的參與态度和足夠的吃苦精神,并在時間上予以充分保證。 2.推薦單位需于6月7日(周一)17:00前将簽章齊全的報名表(附件)交至北大團校辦公室(老生物樓216),并将報名表電子版以及證件照、生活照各1張發至:pkutuanxiao@163.com,統一命名格式為“推薦單位-姓名”。   附件:《2010年beat365學生骨幹訓練營報名表》     共青團beat365委員會 2010年6月2日         主題詞:學生骨幹訓練營 學員推薦 報:校黨委、校行政 送:學生工作部 發:各院系團委(總支、直屬支部)、校學生會、校研究生會 共青團beat365委員會組織部                  2010年6月2                                                   (共印50份)


【附件】 2010年beat365學生骨幹訓練營報名表 推薦單位:                      
姓名   性别   民族   照 片
出生日期   籍貫   政治面貌  
院系/年級   職 務  
身體狀況 (有無飲食禁忌、特殊情況) 學号  
宿舍電話   電子郵件  
     身份證号  
興趣愛好   服裝尺碼 S□ M□ L□ XL□ XXL□ XXXL□
□理論    □文藝   □電腦   □攝影 □學術    □體育   □攝像   □其他           __(請注明)
 
實踐地 意向初選 1 2 3
推薦單位 意見                        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注:請于6月7日(周一)17:00前将簽章齊全的報名表交至北大團校辦公室 (老生物樓216室),并将報名表電子版以及證件照、生活照各1張發至:pkutuanxiao@163.com,統一命名格式為“推薦單位-姓名”。

2010-06-01


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