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圍繞“初識心理,共話人生”主題,在王克桢樓1206室成功舉辦了第四期“知心圓桌”師生座談會。心理學院院長方方教授,認知神經科學方向羅歡研究員,工業與經濟心理學姚翔副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易莉研究員、張昕副教授,院黨委副書記李曉鵬,團委書記王劍,以及2018級本科新生參加了本次活動。師生圍坐一起、共聚一堂,暢談學術科研,規劃職業生涯,氛圍輕松愉快。

活動伊始,老師們就不同專業方向的研究内容、科研進展和學科發展進行了介紹。學院各方向的教研組既涵蓋了從社會、決策、管理到消費的組織行為的研究,又包括了人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發生和發展,還有感知覺、注意、工作記憶背後的心理機制和大腦神經機制等方面。

關于如何判斷科研本身的意義,方方老師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科研工作的體會,談到科學研究是一種創新的過程,通過不斷發現新東西,來為科研事業注入新活力、消除重複性工作引發的倦怠感,并為推動社會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有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跟風、功利心理、甚至造假,在科研中要學會聚焦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規律的探索中,努力去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院長方方教授第三次做客“知心圓桌”

關于如何提問,方方老師希望同學們積極交流,通過開會、閱讀文獻等方式,抓住各領域的重點問題;姚翔老師分享了調動主觀能動性,實現從模仿到個人實踐的方法;易莉老師談了學習哲學對發問和思考的幫助;羅歡老師鼓勵大家多關注自己對問題的思路、理解和興趣,而非問題本身是否有意義,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關于如何确認自己是否适合科研,方方老師談到,當處在較好狀态、面對誘惑,依舊将科研當作首選的人,那可能就是适合;易莉老師表示,當你發現一個新想法,會為之感到興奮,并持續不斷地投入其中去探索、解釋;張昕老師提出,願意一點點積累,再把自己的體會和結果分享出來的過程;羅歡老師認為,需要時間和積極的正反饋去建立對科研的熱愛,也需要韌性,能在否定中不斷成長。

關于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方向,老師們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曆,分享了以興趣為導向,不斷“做減法”的過程,并勉勵同學們不要給人生設限,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在學科交叉和知識共享中明晰前進的方向。

關于如何解決拖延症,老師們從拖延症的負面影響入手,探讨了沒必要的焦慮引發的心理負擔,并鼓勵大家通過設立小目标、轉移注意力、同輩互助等方式來進行改善。


多位青年骨幹教師做客“知心圓桌”

關于學習心理對人生的幫助,姚翔老師談到,心理學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知道情緒的産生和變化,擺脫不良的感受,并變得更加理性,讓大家前進在正确道路上。老師們還分享了心理學和科研經曆,在強化理性思維,學會辨證思考,增強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積極影響。

此外,大家還針對各專業的職業發展、從事科研的途徑及輔修雙學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學生提問

通過兩個小時的座談會,老師們結合自身經曆和感悟,解答了同學們的各個疑惑,幫助同學們比較全面地了解了心理學的發展前景和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應用領域,引導同學們樹立遠大理想志向,以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為指引,以人民幸福、民族複興為目标,以青春奮鬥書寫北大心理人的時代華章。

“知心圓桌”是beat365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舉措,旨在打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壁壘,打造師生平等談心平台,實現師生知心交流和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