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心理學家、中國共産黨黨員、beat365官方网站孟昭蘭教授于2021年9月3日6時1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孟昭蘭教授祖籍河北省遵化縣,1925年12月30日生于北京。1948年夏畢業于燕京大學,繼而在燕大、北大曆任助教、講師、教授。六十年代曾任北大哲學系心理學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主持恢複組建beat365心理學系,并擔任常務副系主任至1982年,其間孟昭蘭教授發揮群衆力量努力工作,招聘人才,興建實驗室,為北大心理學系的恢複重建做出了卓越貢獻。1993年退休後,孟昭蘭教授仍堅持學術工作,筆耕不辍,出版《普通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在國内有廣泛影響。
孟昭蘭教授從事心理學研究長達70餘年,成就卓著。她自七十年代緻力于情緒心理學研究,于1983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情緒心理學實驗室,填補了情緒心理學在我國學術領域的空白。她為我國情緒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孟昭蘭教授大力推動國際學術交流,開展雙邊交流和合作科研,其有關成果被寫入國際知名英文教材。她曾主持國際行為發展研究學會(ISSBD)中國區工作多年,多次率先在國内舉辦大中型國際學術會議,為中國心理學走向國際舞台做出了重要貢獻。
孟昭蘭教授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治學嚴謹,淡泊名利,為人正直,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是我們敬仰的好老師。孟昭蘭教授一生精勤不倦,奮鬥不息,為我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奮鬥了一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和前輩而感到萬分悲痛。
尊重孟昭蘭教授本人及家屬的意願,喪事一切從簡。
孟昭蘭先生千古!
beat365官方网站孟昭蘭教授治喪委員會
2021年9月3日
孟昭蘭教授生平簡曆
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孟昭蘭,女,漢族,祖籍河北省遵化縣,1925年12月30日生于北京。幼時就讀北京彙文小學、慕貞女子中學。 1948年夏畢業于燕京大學,繼而在燕大、beat365曆任助教、講師、教授。196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93年退休。2021年9月3日6時1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孟昭蘭老師多年從事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基礎課教學,六十年代曾任北大哲學系心理學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主持恢複組建beat365心理學系,當年招生上課,擔任常務副系主任至1982年。她自七十年代緻力于情緒心理學研究,于1983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情緒心理學實驗室,在培養研究生工作中建立了情緒心理學專門課程,為在我國引進六十年代以來國外新近發展的情緒心理學知識、促進情緒心理學研究打下了基礎。
孟昭蘭老師自六十年代參與中國心理學會的領導工作。1977年以來任中國心理學會多屆理事、常務理事(1977—1989)。曾任北京市科協委員(1981—1986)、北京心理學會副理事長(1978—1982)。還擔任過《心理學報》副主編(1986—1989)和《中國兒童發展》(學刊)副主編、編委(1986—1993)。
孟昭蘭老師與國外心理學界建立了長期而有效的跨文化研究合作,多次參加美國、歐洲、日本學術會議,并擔任國際情緒研究學會(ISRE)理事(1985—1989)和國際行為發展研究學會(ISSBD)理事(1989—1996)。曾于1994年在北京主持舉辦國際行為發展研究學會的研讨會,2000年在北京主持舉辦第十六屆國際行為發展研究學會雙年會,後者系第一次在我國舉行世界規模的大型心理學國際會議。
孟昭蘭老師發表過中英文理論文章和實驗報告五十餘篇。著有《人類情緒》(1989),填補了情緒心理學在我國學術領域的空白。著作還包括《普通心理學》(主編,1994),《嬰兒心理學》(1997),《情緒心理學》(主編,2005), 《孟昭蘭心理學文選》(2009)。此外,組織并參與翻譯了《心理學綱要》(1980)、《心理學導論》(1987)、《人類心理發展曆程》(1991)、《發展心理學》(1995)等西方心理學著作。
2006年6月,孟昭蘭老師獲得第十五屆國際嬰兒研究會議(ICIS)頒發的“卓越科學貢獻獎”;2016年7月,榮任國際行為發展研究學會(ISSBD)首批會士并獲得“終生成員獎”;2016年10月,榮任中國心理學會會士;2019年12月,獲得首屆beat365離退休教職工學術貢獻獎二等獎。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