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非教授 beat365心理學系

時間: 2013-04-12 12:30 - 14:30

地點: 哲學樓103會議室

無論是重大危機中還是一般生活中,利他行為彌足珍貴。典型的利他行為能夠增加他人福利,但對行為者個人沒有回報,因此人們從表面上往往認為利他行為伴随的是自身的消耗與損失,而不具有正性作用。排除親緣性和互惠性動機,利他懲罰行為的研究提示我們利他行為可能伴随着更深層次的正性生理、心理體驗過程。本研究選取對人類危機應對與日常社會交往具有重要意義的溫暖感(physicalwarmth),探讨利他行為對個體溫度感覺的影響。研究在危機情景和一般生活情景中進行五項實驗:實驗1a被試在實驗室根據視頻文字信息想象處于地震被困情景,測量被試利他意願和對環境的溫度感覺,發現利他意願越高的被試,越感到溫暖;實驗1b在同樣的情景下通過概念啟動的方式操縱被試的實際利他行為,重複實驗1a結果,并且發現這個過程受到助人者感受到與被助者的心理距離的中介。實驗2以桑迪飓風受災者為被試,被試自由回憶在受災及重建過程中一段利他或自利的經曆,以及這段經曆後的溫度感覺,結果發現利他組在行為後的溫度感覺顯著高于利己組。實驗3a和3b則在一般生活情景下完成實驗,實驗3a被試在實驗室中自由選擇是否花費時間完成一項公益任務,實驗3b在校園募捐活動中收集捐款者和未捐款者對客觀環境感受的數據,兩個實驗都一緻發現做出利他行為的個體身體感到更溫暖,同時實驗3a也重複驗證了心理距離的中介作用。

2013-04-12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