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aker:劉思宏博士,斯坦福大學早期兒童中心

Time: 5月14日下午14:00-15:00

Venue:王克桢樓1805

Host:易莉

Abstract

在近些年關于早期逆境的研究中,不可預測性被視為一個獨特的維度,對兒童發展起着關鍵作用。在大規模社會曆史事件頻發的背景下,早期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劇,兒童在理解和适應不可預測的經曆方面面臨重大挑戰。在本次講座中,劉思宏博士将介紹一個旨在加速基礎科學向實踐策略的轉化的研究框架,用以開發幹預措施來應對兒童早期生活的不可預測性。

本次将涵蓋三個核心領域。首先,劉博士将介紹一個關于早期不确定性的概念模型,用于規範其定義,概述相關理論,并對現有的測量評估方法進行綜述。其次,劉博士将介紹一項整合結構性和人際措施的雙重幹預策略,從不同的生态系統着手來緩解早期不可預測性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最後,劉博士将探讨如何利用幹預試點和随機對照作為實驗手段去進一步推進基礎科學研究,例如揭示潛在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和識别個體差異性。這三個部分構成了一個研究—理論—實踐的循環,來有效促進基礎科學和實踐幹預方案的同步發展。在本次講座中,劉博士将以斯坦福大學早期兒童中心的相關研究——例如 RAPID 調查平台、FIND 幹預項目,以及面向政策和項目的評估研究——作為案例來于說明該框架的應用意義。

Bio

劉思宏博士是斯坦福大學早期兒童中心的研究學者,與Philip Fisher教授合作開展研究。此前,她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了統計學的學士學位,之後在佐治亞大學獲得了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博士學位,并在俄勒岡大學轉化神經科學中心完成了博士後培訓。

劉博士的研究采用跨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來探讨早期壓力如何在多層次的生态環境中塑造兒童的發展、行為、和健康。她還運用fMRI、EKG、和神經内分泌壓力反應評估等方式研究早期壓力如何在生物層面上固化,并改變兒童的神經生物過程。

當前,在大規模的社會曆史事件頻發、以及算法驅動的媒體迅猛發展的背景之下,兒童在生活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受到這些挑戰的啟發,劉博士近期在重點研究早期生活不可預測性對幼兒發展的影響、以及幹預這些影響的有效方式。在轉化神經科學框架的指導下,她緻力于彌合研究、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加速基礎科學向創新實踐策略的轉化。她通過雙重路徑推進這一目标:一方面,開發人際幹預措施(如開發支持家長、幼教工作者、和幼兒的項目);另一方面,推動結構性解決方案(如政策制定和社區倡議),以增強兒童的适應能力,并促進積極的早期發展。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