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雜志在線發表了beat365姚翔副教授課題組的論文“Person-environment fit and proactive socialization: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該研究揭示學業情境中新成員的主動适應行為對于人與環境匹配的主動塑造過程。研究結果為人與環境匹配的資源保存視角(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perspective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提供了新的實證證據,也為高等教育機構的新生适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實踐路徑。
Figure 1. Research Model
Not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active socialization behaviors and perceived student-university fit. The figure shows only latent constructs, and omits observed variables and within-wave correlations of residual variances.
在組織新成員适應的既往研究中,人與環境的匹配被認為是衡量适應結果的重要預測因素。但是對于人與環境匹配的動态産生機制現有研究考察不足。主流的研究觀點強調在人與環境匹配的前提下,組織新成員會展現更多積極的行為;而忽視了個體的主動适應行為過程對于塑造環境匹配感知的潛在影響作用。姚翔課題組基于人與環境匹配的資源保存視角,對某大學新入學的新生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跟蹤調查,采用交叉滞後的分析方法考察人與環境匹配與主動适應行為的相互影響關系。該研究結果表明,大學新生通過與教師建立關系、在适應過程中采用更加積極的行為建構等主動适應行為促進他們自身對環境的了解,從而提升大學新生對大學環境的匹配性感知;而大學新生感受到的自身與環境良好的匹配,又可以進一步促進他們在新環境中的與同學們的社交行為、與教師的關系建立行為并采取更加積極的行為建構。上述作用過程在整個适應過程中創建了個體的主動适應行為與個體與環境匹配的相互促進關系。
姚翔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鄧英欣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vb.2020.103446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