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少長鹹集。2021年度(首屆)“心青年”科學論壇于2021年7月3-4日成功舉辦,該論壇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行為與健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辦,旨在彙聚海内外在心理與認知科學及相關領域取得突出學術成果并具有開闊國際視野和卓越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促進學術交流,增進青年學者和beat365官方网站的相互了解。論壇報告分為腦與認知科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管理與社會心理學、臨床與健康心理學四個主題。
臨床與健康心理學主題由劉興華研究員主持。報告主題涵蓋了網絡心理幹預、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的過程和效果、職業生涯心理學等領域,體現了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符仲芳博士(阿姆斯特丹大學)、林沐雨博士(柏林洪堡大學)、李栩助理教授(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徐慧助理教授(芝加哥洛約拉大學)分别從數字時代的精神健康鴻溝和彌補方法、社交相關障礙的注意分配機制、咨詢師的自我效能與咨詢效果、不确定世界中的職業決策與咨詢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腦與認知科學主題由羅歡研究員和李健研究員主持。報告主題涵蓋視覺認知、語音和音樂加工、數字認知、社會認知、決策、計算神經科學等認知神經科學交叉前沿領域。羅藝博士(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李遠甯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陸靈犀博士(北京語言大學)、詹稼毓博士(格拉斯哥大學)、楊千裡博士(上海神經所)、騰相斌博士(馬普人類發展所)、蔡玉璇博士(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李文亮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趙思家博士(牛津大學)等9位在領域内嶄露頭角的報告者就社會決策神經機制、語音、音樂和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面孔表征、決策的非線性解碼、數字的拓撲表征、感知覺不确定性的表征、聲音超預期成分眼動追蹤等專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主題由易莉研究員主持。報告主題涵蓋兒童社會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父母教養方式以及發展神經科學領域,研究手段和視角多元化,體現了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前沿和熱點。劉一星副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劉然博士(哥倫比亞大學)、申藝善助理教授(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吳瓊助理教授(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劉音助理教授(猶他州立大學)、魏然博士(哈佛大學)、晏妮副教授(西南大學)、譚恩達博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分别從統計方法在發展心理學中的應用、教養方式和腦發育對兒童情緒的影響、文化對少數族裔以及移民家庭中的父母教養方式和親子文化适應的影響、母親抑郁情緒對兒童情緒發展的影響、撫養人的情緒和睡眠障礙、跨文化視角下的親子互動和言語交流、感覺加工敏感性和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以及嬰兒期社會道德判斷的發展和神經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報告。
管理與社會心理學主題由謝曉非教授與張燕副教授主持。報告主題涉及管理心理、社會心理、人力資源、消費心理等領域,内容豐富多樣,帶來了不同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白雪純子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李昌駿博士(西安交通大學)、鄭曉瑩副教授(南開大學)、孫睿博士(阿姆斯特丹大學)、袁帥博士(蒂爾堡大學)、王楊欣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分别從社會認知過程中不準确刻闆印象的形成機制、新員工社會化過程中基于任務與關系的主動性策略對其社會化結果的影響、消費者社會比較對産品類型偏好的影響、疫情期間個體情緒體驗對幸福感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與實踐中基于大數據的預測分析方法、組織中個體的組織認同與職業認同間的一緻性對其心理資源及工作績效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報告。
此外,在會議結束後的“心青年”遊園會中,心理學院的老師和與會的青年學者開展了一次特别的線上交流活動。在“中心草地”上,院長方方教授就北大人才引進的相關程序和政策回答了大家的種種疑問,黨委書記謝曉非教授就青年職業發展和未來規劃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心理學院老師也和相關領域的青年學者在“會議室”、“噴泉“、”古堡”裡展開了熱烈交流。
第一屆“心青年”科學論壇至此順利落下帷幕。兩天時間的思想碰撞和充分交流,呈現了心理學各個領域的最新動态和發展,展示了新一代心理學青年學者的風采。beat365官方网站感謝廣大青年學者的參加和支持。期待明年再聚“心青年”!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