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网站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鐘傑副教授課題組在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發表論文《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nn State Worry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in Chinese Adolescents》闡明中國兒童焦慮的内在結構并發現神經質在地震經曆與兒童焦慮之間的調節作用。鐘傑副教授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劉一星為該文章的第一作者。

憂慮是焦慮中的認知成分,指的是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災難事件的反複思慮,高憂慮者會放大環境中危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對于經曆過重大災難的人來說,可能會通過憂慮來抽象化環境中可能的威脅,從而來緩解自身的情緒喚起,短期雖然可以緩解情緒層面的焦慮感,但是長期很不利于心理健康。而經曆過重大災難的人,往往對不确定性有更低的容忍性,從而也會帶來更多的憂慮。對于其中的高神經質者,對于災難體驗,往往更容易使用不良的應激模式,從而會比低神經質者更容易産生憂慮。

這項研究針對中國青少年的特點修訂了青少年版的賓州憂慮問卷,通過該量表的應用,研究團隊發現經曆過2008年汶川地震的學生有比其他同齡人有更高的憂慮得分,并且神經質在重大災難體驗和憂慮之間起到調節作用,對于這些有災難體驗的學生,高神經質者對于憂慮有更強的易感性。研究結果提示對于高神經質者經曆災難後的壓力管理應予以重視,應在災難前居安思危對其開展一些預先應對降低焦慮的訓練。

論文來源:

Liu, Y., Zhong, J. (2020).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nn State Worry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in Chinese Adolescents. J Abnorm Child Psychol 48, 1499–1510. https://doi.org/10.1007/s10802-020-00680-1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