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21日,中國心理學會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21年學術會議在山東中醫藥大學線下+雲端成功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健康行為與中國人的身心健康”,由中國心理學會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挂靠單位為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山東中醫藥大學健康學院和山東巴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11月20日上午9點,大會開幕式以線下和線上形式同步召開。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華南師範大學李紅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前任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韓布新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秘書長、首都師範大學羅勁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徐傑教授,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beat365甘怡群教授。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及相關實踐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廣大心理學愛好者相聚雲端共襄盛會,主會場雲端總參會人次超過8萬人。
(山東中醫大學線下會場)
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教授,作為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和大會主席,代表主辦方緻開幕辭。她首先介紹了會議籌備過程中因疫情變化而導緻的形式調整,表示會議順利的舉辦離不開中國心理學會領導的關心和指導,承辦方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籌備,以及各位同仁的付出和幫助!随後,她回顧了專委會的籌建過程和宗旨,并指出本次學術大會旨在構築交流平台,推動理論創新,與國内外高校師生、科研機構研究者、中西醫工作者、中小學教師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和交流行為與健康領域的最新進展。最後,她展望了分委會的光明前景,激勵同仁共同努力建設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
(甘怡群教授緻開幕詞)
20日和21日上午,大會特邀7名享譽國内外的知名教授做了主旨報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韓布新研究員的《主動全域健康》、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範方教授的《睡眠與心理創傷修複》、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林丹華教授的《以理論為基礎的處境不利群體身心健康預防幹預》、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周成林教授的《身體活動與健康老年人執行功能衰退關系及腦激活特點》、山東中醫藥大學王維勳教授的《老年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行為幹預策略》、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羅勁教授的《東方傳統文化的身心健康促進策略》和上海紐約大學Brian J. Hall教授的《Digital mental health: A promising direction to address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adults》。主旨報告的主持人為中國人民大學孫健敏教授和beat365官方网站周廣玉研究員。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從理論基礎、生理機制、預防幹預等多視角,揭示了我國民衆心理與行為健康的現狀并提出了針對性的促進策略。報告體現了我國行為與健康心理學研究者立足國情,解決中國人身心健康發展問題的使命和擔當,對推動中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周廣玉研究員主持主旨報告)
行為與健康心理學的發展既要立足國情實際,又要拓寬國際視野。21日下午舉行的國際論壇特邀4名在行為與健康領域享譽國際的教授分享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IAAP)健康心理分會的前理事長,波蘭華沙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SWPS)Aleksandra Luszczynska教授的“Cultivating or enabling? Evidence for two theory-based mechanisms linking social support,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outcomes”、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IAAP)健康心理分會理事長,雅克布不萊梅大學Sonia Lippke教授的“Promoting behavior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society”、瑞士伯爾尼大學健康心理與行為醫學系Jennifer Inauen教授的“Self-regulation of healthy eating in daily life”、荷蘭烏得勒支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系John de Wit教授的“Toward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of health behavior: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omain of STI prevention”。他們緊扣行為與健康心理學領域的熱點議題,分享了對該領域的國際前瞻思考和獨到見解,引發了與會者的熱烈讨論。 國際論壇由beat365官方网站的甘怡群教授主持。
(甘怡群教授擔任國際論壇主持人)
19日下午舉辦的會前工作坊邀請了4位專家以“健康心理學學術論文寫作和投稿”為主題,從資深專家、青年教師、審稿人、編輯的角度為健康心理學寫作者分享了寶貴的經驗,令參會人員受益匪淺。具體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林丹華教授的“健康行為預防和幹預類文章寫作”、beat365官方网站周廣玉研究員的“英文學術論文寫作成長之路”、 Wiley 出版公司李武嶽編輯的“如何在國際心理學期刊上發表文章”和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教授的“健康心理學論文寫作經驗及審稿标準”。
(甘怡群教授和周廣玉研究員做特邀報告)
本次學術年會設有4個主題報告場次,共邀請20餘位在行為與健康心理學領域卓有成就的專家學者做了報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王大華教授的《情緒喚醒對老人健康謠言轉發傾向的影響》、同濟大學人文學院胡耿丹教授的《公正世界信念與大學生網絡成瘾:目标承諾和時間管理的多重中介效應》、beat365官方网站臧寅垠研究員的《如何幫助小學生應對疫情:基于學校的認知行為幹預》、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胡月琴教授的《睡眠日志在睡眠研究中的應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杜洪飛研究員的《從社會生态心理學視角理解消極情緒:收入差距的心理效應》、中科院心理所魏高峽研究員的《身心幹預技術對疼痛共情的影響》、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陳斌斌教授的《父母養育倦怠與兒童心理健康》、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王大偉教授的《增大認知負荷是否可以促進阈下抑郁個體對負性信息的遺忘?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羅思陽教授的《疫情管理中的社會心理:文化、誠實、信任與平等》、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呂薇教授的《GABRA2 基因 rs279826 多态性與早期逆境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交互影 響:“素質-壓力”還是“差别易感” 》、浙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張甯教授的《改善公共健康的行為助推幹預策略》、深圳大學心理學院吳健輝教授的《心理韌性的認知神經機制》、華東師範大學beat365席居哲教授的《疫情信息倦怠量表的編制與效度驗證》、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賀金波教授的《網絡遊戲成瘾的前注意偏向及其調節機制》、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楊娟教授的《壓力,睡眠與健康》、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陳麗君教授的《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quantity and severity of pornography use: A meta- analysis》、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聶博教授的《Beliefs about medicines, perceived sensitivity to medicine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A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 in China》、四川師範大學腦與心理科學研究院雷怡教授的《抑郁與自我》、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任志洪教授的《反社會人格傾向的認知偏向及網絡化矯正》、山東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吳少怡教授的《EMDR 在急性創傷中的應用---以一急性創傷幹預為例》、中國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醫學中心高麗教授的《民航飛行員抗逆力模型的研究進展與初步應用》。專家學者用高水平報告與來自全國的同行和青年學生分享了最新研究進展與成果,反響熱烈、氣氛活躍。
(臧寅垠研究員做主題報告)
本屆學術年會還設有兩場專題報告和17場青年論壇。專題報告分别是《壓力與健康》和《健康心理與行為》。17場青年論壇主題包括《新冠疫情下的心理與行為健康》、《早期經曆與家庭環境與心理、行為健康》、《網絡媒體與心理、行為健康》、《兒童青少年群體的心理與行為健康》、《學業與學生心理和行為健康》、《職業發展、社會決策與心理和行為健康》、《健康行為相關研究》、《幸福感、生命質量與心理咨詢實務》和《醫療、護理情境下的心理和行為健康》。大會還對十篇文章進行了海報展示。青年教師和碩博研究生展示了最新的标志性學術成果。本次線上會議促進了行為與健康心理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使各位參會者獲益良多。
11月21日下午,大會閉幕式由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怡群教授主持。華南師範大學範方教授宣讀了優秀論文名單。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羅勁教授緻閉幕辭,他對本次年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指出本次大會集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同仁之力,既呈現了具有傳統中國文化特點的本土化研究,又展示了實踐者由理論衍生的幹預方法和體系探究,凸顯了專委會在服務民衆健康、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升國民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及對推動我國心理學科在基礎研究與社會應用服務兩方面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後,羅勁教授還對專委會的研究方向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建議。
中國心理學會行為與健康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首屆年會的圓滿召開,充分展示了專家學者們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國内外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機會,對促進行為與健康心理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