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的家庭環境并非完全損害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不利環境下兒童特定認知能力可能會保存甚至表現的更好。beat365官方网站李智研究員以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在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的研究論文“Contextual risks, child problem-solving profiles, and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Testing the specialization hypothesis”支持專門化假說,發現了環境風險下成長的兒童在不同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有獎勵、無獎勵條件) 表現出不同模式,并且兒童早期問題解決模式的差異影響其日後社會情緒功能的發展,為了解處境不利兒童如何适應壓力的潛在機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本研究在演化-專門化假說背景下,采用個人中心的方法,使用高生态效度的實驗任務,多種指标來綜合評價兒童的在不同情境中的問題解決技能,并試圖确定兒童問題解決的不同模式。探究了家庭外部風險因素(社區風險)、内部風險因素(母親敏感性)是如何與兒童問題解決模式相聯系,并進一步考察了兒童問題解決模式是否與兒童日後的社會情緒功能(内化問題與外化問題)有關。235個兒童在3歲時(平均年齡為2.97歲)來到實驗室完成了抽象問題解決任務、獎賞指向(RO)問題解決任務;社區及家庭環境由問卷及親子互動行為編碼等方式測量;父母在時隔一年後報告了兒童的内化問題與外化問題。
潛剖面分析表明根據兒童的任務表現、 投入以及注意力可将兒童問題解決能力劃分為四種不同剖面:a)高抽象-低RO,(b)低抽象-低RO, (c)高抽象-高RO,(d)低抽象-高RO。環境風險對兒童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具體表現為:社區犯罪程度越嚴重,兒童劃分到低抽象-高RO類别的可能性更大。母親敏感性更高的兒童更有可能劃分到高抽象-高RO類别。另外,與劃分到低抽象-高RO類别的兒童相比,社區貧困程度更高的兒童更有可能劃分到低抽象-低RO類别。兒童問題解決的剖面與一年後的兒童社會情緒功能相關:兩種低抽象類别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外化問題,但隻有低抽象-低RO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内化問題。該研究結果證明兒童問題解決能力可能存在(在不同情境中)的異質性,揭示處境不利兒童專門化的壓力适應。
論文鍊接:
Li, Z., Sturge-Apple, M. L., & Davies, P. T. (2021). Contextual risks, child problem-solving profiles, and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Testing the specialization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13. https://doi.org/10.1017/s0954579421001322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