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幸福生活的潤滑劑,但幽默能否被理解卻受到文化的影響。beat365官方网站侯玉波課題組用差序格局理論揭示了中國人幽默的内在機制。該研究成果2021年12月31在線發表在美國心理協會(APS)的會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SPPS)上。

研究用四個實驗探讨了基于差序格局的社會距離與文化影響人們對幽默的欣賞、分享和創造的機制。研究發現與近社會距離情境相比,中國人對遠社會距離情境中幽默的欣賞、分享和創造水平更高,而在美國人則不存在這種差别。對中國人來說,一個事件是否被視為幽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幽默接收者的社會距離,一些幽默在西方文化中很有趣,但在中國卻并不幽默。研究者從獨立自我和互依自我的視角對這種差異做了解釋,指出與強調獨立自我的西方人相比,強調互依自我的中國人更重視關系與人際和諧,他們會根據社會距離對他人做出不同的行為反應。中國人對自己人持情感性态度,而對陌生人持工具性态度,這使得社會距離對幽默的影響存在差異。

文章的第一作者曹毅和第三作者董志文是侯玉波課題組的博士生,侯玉波與加拿大女王學院的紀麗君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這項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671159)資助完成。本研究是侯玉波課題組探索文化影響的系列成果之一,2021年該課題組先後在國内外著名心理學期刊上發表多篇有影響的研究論文。包括中國人對苦難的理解如何影響新冠疫情應對,社會排斥如何擾亂自我連續性,中國人君子人格及其影響等,這些研究對理解文化影響以及構建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相關研究,請點擊論文鍊接:

Cao, Y., Hou, Y., Dong, Z., & Ji, L. J. (2021). 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Social Distance on Humor Appreciation, Sharing, and Production.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https://doi.org/10.1177/19485506211065938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