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教授課題組在高影響因子期刊《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在線發表題為" A systematic and meta-analytic review on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viewing high- and low-calorie foods among normal-weight adults”,揭示食物熱量視覺加工的神經機制。

在當今網絡購物的背景下,人們經常通過網絡圖片來選擇下單食物。心理學和經濟學理論認為,營銷行為會導緻自動注意偏差和情緒反應,這被認為是人類進食決策的一部分。

雖然有一些關于食欲行為的神經影像學研究的回顧,但關于高熱量和低熱量食物圖片引起的神經激活的發現似乎不一緻。本研究旨在對觀察高熱量和低熱量食物的神經影像學證據進行系統綜述和元分析。我們選取了來自24項研究的25個樣本,共489名正常體重參與者(311名女性,160名男性,18名未知性别),對高熱量食物(相對于非食物)、低熱量食物(相對于非食物)和高熱量食物與低熱量食物進行了系統回顧和元分析。元分析表明,當觀看高熱量食物時(與非食物相比),左眶額皮質、左杏仁核、腦島、頂葉上葉和梭形回被激活;觀看低熱量食物(相對于非食物)時,左側梭狀回被激活。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了視覺食物線索與更強烈的食欲大腦網絡激活有關,食欲大腦網絡涉及注意處理、認知控制、價值編碼和決策。

在系統綜述中,當觀察高或低熱量食物(相對于非食物)和高相對于低熱量食物時,幾個大腦區域被激活,包括前額葉皮質、眶額皮質、杏仁核、腦島、腹側紋狀體、海馬、頂葉上葉和梭形回。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我們提出了一個包含視覺感知和注意力處理、感覺輸入整合、主觀獎賞值編碼、決策和自上而下認知控制的食欲大腦網絡。

未來研究應該在考察高熱量和低熱量食物的神經機制時,控制方法學和生理學變量的影響,并評估重複經顱磁刺激和經顱直流磁刺激是否有助于訓練參與者增加健康的飲食行為或抑制高脂肪和高糖的攝入。

課題組已畢業博士研究生鄭磊博士為本論文第一作者,甘怡群教授是本論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171076)支持。

原文鍊接: 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2.104721


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