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beat365官方网站、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李健課題組在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over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lters the sunk cost effect: A mental accounting framework”的研究論文,結合計算建模和非侵入性腦刺激,因果性地探讨了背外側前額葉在沉沒成本效應中所扮演的神經計算角色。

沉沒成本(sunk cost)效應指人們的決策受到發生在過去,已經無法挽回的投入的影響,這是一種廣泛存在,又具有情景和個體變異性的,對生産生活具有重要影響的決策效應。一些情況下,先前的投入會增加人們對某個項目後續的使用或投入,這種情況被稱為 “承諾升級”效應;而另一些情況下,人們會展現出相反的“承諾降級”效應。目前為止,對這一效應的研究主要來自行為實驗,關于其神經機制的探讨尚不充分。相關的神經成像實驗提示這一效應和背外側前額葉,尤其是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的活動有關,但其具體的因果聯系尚不明确,并且經典的理論并不能夠同時預測解釋兩個方向的沉沒成本效應,這也為理解背外側前額葉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造成了阻礙。

李健課題組當前的研究基于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ing)理論,提出了一個新的計算模型,容納解釋了從承諾升級到承諾降級的沉沒成本效應。該模型提出,考慮是否繼續一個有沉沒成本的項目時,人們會在價值比較的過程中對“繼續”、“退出”兩選項的價值給予一個相對權重。當個體在決策時更看重繼續投入的成本收益計算,而相對忽視退出造成的沉沒成本損失時,已投入的沉沒成本越高意味着繼續項目的總成本越高,個體越傾向于不繼續該項目,即承諾降級效應;反之,當個體均衡地考慮兩個選項的價值,甚至更偏重退出造成的損失時,為了避免浪費沉沒成本,同時由于沉沒成本的存在使邊際成本造成的損失看起來更小,沉沒成本越高,個體越傾向于繼續該項目,即承諾升級效應,如上圖所示。

與此同時,本研究在被試完成一個存在沉沒成本的決策任務時,使用高分辨率經顱直流電刺激(HD-tDCS)改變其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的活動性。結果發現相較于僞刺激基線,接受陽極刺激增強背外側前額葉活動性,會使上述模型中的相對權重顯著下降,被試展現出更強的承諾降級效應;反之,接受陰極刺激降低該腦區活動性,會使相對權重增加,被試展現出更弱的承諾降級效應,如下圖所示。以上結果為背外側前額與沉沒成本效應的關系提供了因果性的證據,并為詳細理解背外側前額葉在這一效應中所扮演的認知計算角色提供了重要啟示。

課題組已畢業博士研究生王嘉澍為本論文第一作者,李健研究員為本論文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71140,32071090)以及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No. 2021ZD0203700/2021ZD0203704)的資助。

全文鍊接: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0127-22.2022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