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下午,beat365在王克桢樓1113會議室順利舉行科研交叉研讨會。本次研讨會由李健研究員主持,彭玉佳、王征、易莉、李圭泉、羅歡五位老師作了精彩的合作經驗分享,并和參會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
彭玉佳研究員分享了精神疾病、認知神經心理學和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研究經驗。她提出,進行交叉方向的科研可以為自己的主要研究領域引入創新研究方法和前沿科學問題。開展交叉科研可以從關注多領域前沿問題(如一些綜合性前沿期刊的文章)、多與各領域研究人員交流、多關注會議上不同研究報告等角度入手。在交叉科研實施過程中,技術壁壘可能是一個挑戰,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來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概念。同時,尋找貫穿自己研究的主線是交叉科研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一定要為了交叉而交叉,而要基于自己的主要研究問題,尋找交叉點。
王征研究員回顧了多年來與臨床合作的曆程,分享了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他提到開辟一條全新的靈長類跨物種研究道路,需要集成創新多學科的先進技術與方法,比如影像學、行為學、數學計算模型等等。研究中找尋科學願景相符、優勢互補的志同道合者非常關鍵,也非常不容易,就像尋找“精神伴侶”(soul mate),共同突破現在心理與精神健康領域的邊界,齊心協力探索腦科學與腦疾病的未知疆域。
李圭泉研究員分享了“臨床醫學+青年專項”和“新工科交叉專項”申請經驗。他認為,學科交叉項目申請中,需要注意項目研究内容的“頂天立地”,即交叉研究既要在兩個交叉的領域都要有重要的理論貢獻,又要能夠形成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輸出。在學科交叉項目研究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前測”,對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即使這樣,實際研究中困難仍然很多,需要“用頭發換數據”。
易莉研究員分享了孤獨症研究相關的申請經驗,她介紹了心理學如何與人工智能以及精神病學交叉來開發孤獨症輔助診斷和篩查的手段。她認為交叉的意義在于引導創新,并促進心理學成果向臨床和應用轉化。交叉對于拓展研究者的視野以及培養多學科交叉的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她同時指出跨學科交叉研究可能面臨的挑戰,比如研究目标不一緻,以及研究系統性的問題。
羅歡研究員分享了自己的多學科交叉合作經驗。她認為達成有效的學科交叉可遇而不可求,也有多種方式。除了常見的“共同的興趣不同的手段”這種模式,還有一種常被忽略的方式,即手段先行,以初步的合作為起點,可以不帶目的的逐漸建立合作者無論是學科上還是個性上的相互熟稔度,進而有可能出現之後更為深入的新方向。此外,“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學科交叉和對話有潛力在理論上産生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和突破。
學院黨委謝曉非書記最後進行了總結,她分享了自己作為資深教師和研究者的心路曆程,也勉勵中青年教師,特别是新體制的教研系列教師兩條腿走路。既要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到國内國際領先,也要追蹤當今研究熱點,尋找領域交叉的可能性,如此既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擴充知識儲備和邊界,同時也可能在領域碰撞中産生火花,做出更加原創性的工作。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