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Nostalgia)指對過去感傷式的眷戀和憧憬,是一種苦樂參半的複雜情緒。懷舊經常和一個溫暖的回憶或者珍貴的私人物品聯系在一起。在心理學研究早期,人們把懷舊當做一種抱殘守缺的思想負擔或心理疾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過去是我們的包袱”。但現在許多研究已經證實了它可以作為一種心理資源,幫助人們抵禦威脅的負面影響。
在社交軟件繁盛的今天,網絡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産生了一系列負面效應,網絡欺淩問題日益凸顯就是其中之一。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絡欺淩的受害者,研究應對機制十分重要。
姜佟琳研究員課題組成員通過兩項研究考察懷舊如何緩沖網絡欺淩對個體的心理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一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了一個壓抑中介模型:頻繁遭受網絡欺淩的人報告了較低的心理幸福感,但他們也更容易感到懷舊情緒,這進一步可以提高人們的心理幸福感。研究二通過實驗的方法,讓被試回憶被網絡欺淩的經曆,并利用回憶範式操縱懷舊,結果發現受到網絡欺淩後,相較于控制組的被試,懷舊組的被試報告盡管受到網絡欺淩,還是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幸福感。
網絡欺淩的對象無關年齡,過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少有研究關注受到網絡欺淩的成年人,這一研究擴展了對遭受網絡欺淩的成年人的研究。懷舊可以有效緩沖網絡欺淩對心理幸福感的負面影響,這加深了人們對懷舊作為一種心理資源、懷舊具有積極作用的認識。這一研究也有實踐意義,以往研究發現遭受網絡欺淩的人們會通過拉黑欺淩者,更改用戶名,解除好友關系等方式來應對網絡欺淩。然而,僅僅忽視網絡欺淩并不能阻止它的發生,也不意味着它不會帶來傷害。懷舊緩沖網絡欺淩的負面影響為應對網絡欺淩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簡便的技術解決方案。手機和社交媒體平台設計師可以通過推薦懷舊圖片或音樂等方式将懷舊融入産品中,這些努力将緩解網絡欺淩的負面心理影響。
姜佟琳課題組研究助理2018級博士生王婷、西藏大學李昊博士為本文共同一作,姜佟琳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項目(32000767)資助完成。
Wang, T., Li, H. & Jiang, T. * (2022). Fighting cyberbullying with past: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nostalgia.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07518,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2.107518.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