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教授課題組在高影響力期刊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在線發表題為“The Mediating Role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During Meaning-making Aroused by Mental Simulation Between Stressful Events and Stress-related Growth: A Task fMRI Study”的論文,該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該研究發現,在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激活減弱,内部功能連通性下降。
應激事件和對這些應激事件的意義建構在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忽視積極的應激事件會導緻消極偏差;此外,意義建構在應激中發揮适應性功能的神經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一項在59名大學生中進行的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驗證了由心理模拟引發的意義建構在應激事件和應激相關成長中的中介作用,以及DMN在意義建構過程中的功能。結果表明,心理模拟引發了意義建構過程,且在意義建構過程中,DMN的活動下降,DMN的激活程度和應激相關成長的指标之一——應對靈活性呈顯著負相關;通過生理心理交互作用分析(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s, PPI)得到,意義建構的過程中,DMN的功能連通性減弱。
圖1 意義建構條件下負激活的腦區
圖2 意義建構條件下與PCC存在顯著負向連接的腦區
研究還表明,DMN在意義建構過程中平均激活情況可以中介正性應激事件和應對靈活性的關系:在生活中經曆了更多正性應激事件的個體,在意義建構過程中會有更低的DMN激活,并預測更高的應對靈活性。這為意義建構在應激事件與應激相關成長指标之間的關系中發揮中介作用提供了認知神經基礎。本研究首次利用任務态fMRI驗證了意義建構過程中DMN的激活模式和功能連接,支持了"順境造就英雄"的觀點,拓展了意義建構模型,并建議在教育中納入加強個人資源和意義建構的内容,這些内容為學校和家庭教育、臨床幹預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陳一笛博士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甘怡群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由甘怡群教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完成。
Chen, Y., Ma, J., Zhu, H., Peng, H., & Gan, Y. (2023). The Mediating Role of Default Mode Network During Meaning-making Aroused by Mental Simulation Between Stressful Events and Stress-related Growth: A Task fMRI Study.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19, 1-14. 10.1186/s12993-023-00214-x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