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被認為是一種與生命意義感密切相關的情緒,然而關于敬畏是否以及如何提升生命意義感仍有争論。

本研究提出,敬畏通過真實自我追求促進生命意義感,而這一效應受到特質真實自我調節,即在高特質真實自我人群中該效應被削弱 (圖1)。

通過六個研究(包括1個經驗取樣法研究和5個實驗研究),采用不同的敬畏操縱手段和控制條件,本研究發現,敬畏通過真實自我追求促進生命意義感,這一中介效應在控制了小我和快樂感之後依舊存在,并且該效應在使用威脅性刺激誘發敬畏時依舊存在。此外,真實自我追求操縱能夠提升生命意義感。然而,這一中介效應僅在低以及平均水平特質真實自我的人群上顯著,在高特質真實自我的人群上不顯著。

這項研究揭示了敬畏影響生命意義感的機制和邊界條件,為解決以往的争論提供證據。本研究也為敬畏應用于提升低特質真實自我的人群身心健康提供參考。

此外,該項研究也為姜佟琳課題組發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敬畏促進真實自我追求這一研究的延續,進一步揭示了真實自我追求是敬畏積極心理效應的機制之一。

課題組博士生袁文穎為該論文第一作者,18級本科生杜宇晖(已畢業)為該論文第二作者,姜佟琳研究員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該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2271127)資助完成。

Yuan, W., Du, Y., & Jiang, T. (2023). How and when awe improves meaning in life: The role of authentic-self pursuit and trait authenticity. Emo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emo0001278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