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下午,由廣西師範大學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承辦的中國“百年百位”心理學家大講堂第三十六講順利在線舉辦。我院甘怡群教授作了題為《磨難中開出燦爛的花:應激與健康心理學的研究促進我的個人成長》的專題報告。本場報告由廣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張姝玥教授主持。

為了展現中國心理學家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為了促進中國心理學的學科發展,廣西師範大學決定舉辦“中國‘百年百位’心理學家大講堂”,作為對中國心理學百年發展的紀念。 “百位”是指中國心理學家群體,不一定局限于這一數字。《大講堂》每期以線上的方式隆重推出一位心理學家的講座,内容是他(她)的心理學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以及求學經曆和治學感言。《大講堂》的入選者均為中國心理學會認定的心理學家或學界公認的心理學家。通過《大講堂》,使得心理學的後學能夠一睹心理學家的風采,學習心理學家的治學與為人,傳播我國的心理學文化,使得後學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使中國心理學走向全社會、走向全世界。

在本次講座中,甘怡群教授主要介紹了自己在心理學領域進行探索的三個階段及其主要研究發現。

甘怡群教授最早緻力于将本土心理學量表國際化。在2001年到2008年,甘怡群教授對許多國外量表進行了本土化的修訂,開發基于中國本土特色的量表,至今仍被廣泛應用。

在2008年到2015年,甘怡群教授的研究方法由測驗法轉向行為實驗,在未來取向和時間管理主題開展相關研究。甘怡群教授介紹了運用基于時間管理四象限的任務優先級範式來探索人們如何規劃時間與任務,并分享了對時間多普勒效應與時間管理觀關系研究的多項結果。上述研究發現了高未來取向個體,時間透視的功能比較強,能夠穿越未來的屏障,準确感知未來事件的有效性。

近年來,甘怡群教授的研究内容可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健康行為的理論和踐行。甘怡群教授重點介紹了有關健康飲食影響因素的研究和應激與健康飲食關系的模型。第二個方面是應激相關成長,介紹了對應激與成長的中介機制、基因與創傷後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個體差異與心理資源利用的相關研究。第三方面是成果落地,主要包括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和移動健康幹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醫患關系以及對心理服務模式轉換等。

最後,甘怡群教授以“不忘初心”為題目對自己的研究經曆和作為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的共同主編的相關工作進行總結,希望植根中國的心理學事業,讓我們的心理學成果走向世界。

報告會的總結部分,張姝玥教授對甘怡群教授的分享進行總結。她說:“甘怡群教授是我國健康心理學的領軍人物之一,在國際上亦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她認為,甘怡群教授的出色成就得益于以下三點:第一,她有堅韌的人格。甘教授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作為人生箴言,在遇到困難、挫折、疾病和苦難的時候,始終面向未來、心懷希望、锲而不舍、久久為功。甘怡群教授在以極強的心理韌性,邁過一個又一個逆境,并且從中吸收有益的經驗,最終像鳳凰一般涅槃重生。第二,她有超越自我的勇氣。甘怡群教授最初擅長問卷和量表的編制與修訂,但善于反思的她沒有把自己局限于自陳報告的研究方法中,而是不斷突破舒适區,在研究主題更新的同時,研究方法也愈發豐富,從行為實驗到使用生理指标、運用認知神經科學手段再到檢測基因,持續地自我超越是甘怡群教授高水平創新成果頻出的動力之源。第三,她有強烈的使命感。甘怡群教授認為,在健康心理學領域,以基礎研究為主的學者一定要能夠做到學以緻用,才能夠真正對于社會有所貢獻。因此,她走出了基礎研究的“象牙塔”,開發了數字化的心理健康幹預方案,包括在線攝影幹預、基本需求滿足幹預和認知偏差矯正幹預等,以預防和整體健康提升為視角,移動健康幹預促進大部分人的心理成長。甘怡群教授是心理學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傑出踐行者和有力推動者。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