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年學領域知名期刊Innovation in Aging在線發表了張昕課題組題為Pension Tension: Retirement Annuity Fosters Ageism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的文章。該研究從資源競争的角度出發,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都發現,以養老金資源稀缺為代表的代際競争會導緻年輕人對老年人抱有更加消極的态度;而對年輕人進行“未來自我”的幹預,能夠有效降低老年歧視水平。
據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将達到20億。與此同時,老年人的地位卻逐漸式微,乃至面臨着遭受歧視的風險。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群體與年輕群體在有限的社會公共資源上的競争愈發激烈。例如,現收現付制的(公共)養老金在社會公共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加,這可能使得年輕人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這種結構性的代際矛盾使得年輕人對老年人形成了消極的老年歧視。因此,本研究提出并檢驗了這一“資源競争假設-Resources Tension Hypothesis”。
本研究包含三項子研究。研究一旨在從宏觀角度探讨不同國家養老金支出與老年歧視水平的關系。研究分析了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 Survey)中來自29個國家的39700例個案,以及歐洲社會調查(European Social Survey)中來自20個國家的29797例個案。兩組數據一緻顯示,各國的養老金支出占GDP的比例越高,該國對老年人的平均态度就越消極。中介分析還發現,各國老年人口比例越高,相應的養老金支出就越多,進而會加劇該國的平均老年歧視水平(圖1)。
研究二則從微觀個體角度,進一步驗證了對養老金狀況的感知與個體老年歧視水平的關系。研究招募了275名年輕被試,結果顯示,在接受了本國養老金儲備不充分,且這一資金來自于年輕一代(即存在代際競争)的材料啟動後,被試表現出更強的老年歧視水平。這一結果也支持了資源競争的假設(圖2)。在此基礎上,研究三提出了“未來自我”的幹預措施。實驗招募了206名年輕被試,并将其分配到“未來自我”(觀看計算機生成的自己老後的照片)、“當下自我”和“消極自我”三種條件中。結果顯示,當被試接受了養老金資源有限,且存在代際競争的啟動後,接受了“未來自我”幹預的被試表現出顯著更低的老年歧視水平(圖3)。
本研究說明,以養老金為代表的“資源競争”視角,能夠更加準确地揭示當今社會老年歧視的成因。此外,本研究在呼籲政策設計者關注養老金制度帶來的多重後果的同時,還設計了“未來自我”的幹預策略。這一策略啟發未來研究和政策在社會層面開展有效的老齡教育,通過提醒年輕人“人人會變老”的事實來緩解代際緊張關系,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促進代際團結。
該論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完成。beat365官方网站21級博士研究生陳子卓為本文第一作者,beat365官方网站、行為與心理健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張昕副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Chen, Z., North, M.S., & Zhang, X. (2023). Pension Tension: Retirement Annuity Fosters Ageism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 Innovation in Aging, igad080. https://doi.org/10.1093/geroni/igad080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