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場所将員工視為缺乏人性的工具,即工作場所物化,是一個長期存在且普遍存在的現象。被當作可替換的工具,以及被忽視想法和感受,對個體來說是一種痛苦和令人厭惡的體驗。beat365官方网站姜佟琳研究員課題組通過系列研究,深入研究了工作場所物化是否會導緻自我傷害及其潛在機制,并進一步探索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通過八項系列研究,文章指出工作場所物化導緻自我傷害,抑郁情緒中介了工作場所物化對自我傷害的影響。在研究中,研究人員綜合使用曆史群體生态數據,相關研究、實驗研究和縱向研究的方法,揭示工作場所物化與實際發生的自殺率正向相關(研究一),會導緻個體忽視醫療建議(研究二、五和七),更多的自我傷害意圖(研究三至六、研究八)、自殺想法(研究六)和真實的自我傷害行為(研究六)。其中,即使自我傷害行為無法為逃避工作職責提供借口,工作場所物化依舊導緻了自我傷害行為的增加(研究四)。抑郁情緒在工作場所物化對自我傷害影響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五和六)。研究進一步發現,相較于生活中感知到更多選擇的個體,工作場所物化對自我傷害的影響在感知到擁有較少選擇的個體身上影響更強(研究七和八)。
本研究拓展了物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場所物化通過抑郁情緒導緻自我傷害意圖和行為。重要的是,工作場所物化引發的自我傷害不僅僅是一種減少工具性的策略。導緻自我傷害的職場物化影響了個體的心理健康,會導緻嚴重的後果。此外,研究具有應用價值,使個體意識到生活中存在替代性選擇能夠有效地降低職場物化帶來的自我傷害意圖,幫助個體應對職場物化的消極影響。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社會心理學期刊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課題組博士後戴玉婉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姜佟琳研究員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文章的合作者有beat365官方网站碩士畢業生、課題組研究助理尕爾王初,香港教育大學副教授潘啟德。
該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2271127)資助完成。
Dai, Y., Jiang, T., Wang, G., & Poon, K. T. (2023). Workplace Objectification Leads to Self-Harm: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epressive Mood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231213898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