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第六醫院徐佳醫生、beat365官方网站彭玉佳研究員在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上發表了題為Psychodynamic Profile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 China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操作化心理動力學診斷手冊(OPD-2)在比較中國“純”單相抑郁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和廣泛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臨床人群的不同心理動力學特征方面具有敏感性。

Background

MDD和GAD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心理動力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研究MDD和GAD中隐藏的心理機制。目前基于症狀的描述性診斷系統(ICD或DSM)很難心理治療師提供心理動力學取向的有意義的幹預線索。盡管在西方文化下的MDD和GAD心理動力學特征已經被廣泛研究,但由于文化因素對臨床表現的影響,我們不能直接采用這些結論來指導我國的臨床。WHO指出,在修改基于症狀的臨床診斷系統的過程中,跨文化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這表明存在文化特異性症狀。

由德國學者編制的操作化心理動力學診斷手冊(Operationalized Psychodynamic Diagnosis (OPD) system,OPD-2)是一個具有較好信效度的心理動力學相關的臨床診斷工具,為精神疾病提供5軸的心理動力學描述(4個動力學軸和1個描述性軸):軸Ⅰ疾病體驗和治療前提;軸Ⅱ人際關系;軸Ⅲ沖突;軸Ⅳ結構;軸Ⅴ根據ICD-10或DSM-5精神和心身障礙(今年年初剛剛出版了德文OPD-3(修訂版),徐佳醫生正在進行将其翻譯為中文中)。中國學者早在2009年就将OPD-2引入我國,并發現其有滿意的信效度,但目前尚缺乏對中國文化下不同精神障礙的心理動力學的進一步調查,因此尚未在當地臨床環境中應用。

在以往的實證研究中,我們發現MDD和GAD都與低自尊、不安全依戀、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常見的異常人格(如神經質、内向/外向)以及情緒的加工和調節相關,那麼,我們如何有效地區分兩者複雜的心理動力學特征呢?又如何來解析抑郁和焦慮共同和特異的心理動力學特征呢?

Methods

總共入組 18 ~ 65 歲的 MDD組42例,GAD組32例,健康對照(HC)組31。對于抑郁和焦慮被試,研究篩選出相對“純粹”而無共病的個體。

Results

研究結果顯示,MDD和GAD患者在心理沖突問題上比健康對照組更為突出,且結構水平較低。MDD存在更嚴重的個體化與依賴沖突(individuation vs. dependency),而GAD組存在更嚴重的自體價值沖突(self-worth conflict)。同時,MDD和GAD患者在處理第二次沖突時呈現出不同的沖突特征和沖突處理模式,在第二主要沖突模式上,MDD組偏于被動的,GAD組偏于主動的。這些結果有可能指導心理學幹預中,更多對于MDD個體進行鼓勵自主性活動,而對GAD鼓勵更多針對内在的自我對話。

進一步,研究使用LASSO機器學習方法,基于多維心理動力學特征通過機器學習分類成功将臨床組區分開來,準确率達到0.84,支持了基于心理動力學特征區分MDD和GAD患者。其中, “自我價值沖突”和“總結構”最有效預測因子,其次是“自我調節”和“對内部客體的依戀”兩個結構指标。

Conclusions

總的來說,該研究表明,OPD在揭示中國“純粹”抑郁和焦慮臨床人群的不同心理動力學特征方面具有敏感性。這項工作呼籲未來将OPD納入工具中,以調查潛在的心理動力學表現,從而彌補傳統基于症狀的診斷方法的不足,指導精确的個性化幹預措施。

引用:

Xu, J.#, Wang, Y., Peng, Y.# (2024) Psychodynamic Profiles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n China.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5:1312980. doi: 10.3389/fpsyt.2024.1312980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