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會排斥、拒絕或關系喪失引起的社會疼痛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中最痛苦的體驗之一,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而且社會疼痛普遍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也難以預防,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加劇了這一現狀。因此,為社會疼痛找到一種易于使用的幹預方法至關重要。

姜佟琳課題組從敬畏的視角出發,認為敬畏能夠與互聯網相結合作為一種“電子藥物”促進社會疼痛恢複。

課題組采用不同的在線敬畏幹預方式,與不同對照條件進行比較,并利用不同國家的樣本, 通過三個實驗一緻證明了在線敬畏幹預方式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從網絡或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排斥引起的社會疼痛中恢複。此外,研究發現聯結感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

這項研究揭示了敬畏能夠作為“電子藥物”幫助人們更好地從社會疼痛中恢複。相比于以往緩解社會疼痛的手段,通過互聯網誘發敬畏更加易于使用且能夠完全自助。這一發現為社交媒體平台、短視頻平台和多人互動遊戲的設計提供了啟示,如在多人互動遊戲中嵌入能誘發敬畏的自然場景。此外,這項研究将敬畏對負性事件的“緩沖”作用由人際内擴展到了人際間,深入了對敬畏積極效應的理解。

課題組博士生袁文穎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姜佟琳研究員和清華大學的王非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已畢業的碩士生郭亭君也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号:32271127)、beat365臨床醫學+X項目、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項目号:20DZ2260300)、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資助完成。

Yuan, W., Guo, T., Jiang, T., & Wang, F. (2024). Online Social Pain Reliever: Online Awe-Intervening approach promotes recovery via the global sense of connectednes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8283. https://doi.org/10.1016/j.chb.2024.108283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