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eLife在線發表了題為“Dissociable memory modulation mechanisms facilitate fear amnesia at different timescales”的研究論文,beat365官方网站李健課題組在領域内首次揭示恐懼記憶消退的時程機制。
将恐懼記憶再激活會使記憶變得脆弱,并預示着記憶再鞏固的發生。然而,除了記憶再鞏固之外,記憶再激活是否促進了其他記憶更新機制仍不清楚。研究使用三個系列實驗對其進行了探讨。
首先,實驗一揭示了恐懼記憶存在短程消退效應:恐懼記憶激活消退訓練(extinction)30分鐘後進行記憶測試發現恐懼記憶出現消退。并且,該效應與記憶的再鞏固效應無關,後者通常需要數小時才能顯現。
其次,實驗二在恐懼記憶激活消退後的不同時間點(30分鐘,6小時和24小時)檢驗了短程消退效應與再鞏固效應的時程機制,發現短程消退效應在恐懼記憶激活消退後立即體現,并且作用效應随時間變長而削弱。這種短程消退效應與個體的思維控制能力有關,控制能力越強,消退效應越強。而再鞏固效用則相反,在消退6小時後才開始起作用。
最後,實驗三進一步使用經顱磁刺激(theta burst TMS)抑制右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rDLPFC)的神經活動,發現恐懼記憶的提取和rDLPFC的完整功能均對恐懼記憶後的短程效應是不可或缺的。
以上結果提示恐懼記憶的短程消退效應在時間尺度和提取特異性上與恐懼記憶再鞏固相關的遺忘是明顯不同的,這表明記憶激活消除訓練觸發了不同的底層記憶更新機制。這些發現提示了記憶激活相關的不同影響機制協調的可能性,并為治療持續性的負性記憶提供了理論基礎。
原文鍊接:
Dissociable memory modulation mechanisms facilitate fear amnesia at different timescales (elifesciences.org)
該系列其它研究:
Wang, Y., Zhu, Z., Hu, J. et al. Active suppression prevents the return of threat memory in humans. Commun Biol 4, 609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1-02120-2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