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beat365官方网站臧寅垠課題組在學術期刊 Internet Interventions發表題為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 Use Internet-b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的論文,揭示了疫情期間人們對互聯網心理健康服務(i-MHS)的認知和使用意願。 研究發現,對于i-MHS的知識在促進人們使用專業服務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組對疫情期間互聯網湧現的18種線上心理服務進行了調查,包括由不同組織提供的熱線服務、在線音頻、視頻或文字的個體咨詢服務、自助心理幹預、在線心理教育(如電台、播客、電視節目等)、以及相關機構發布的文件或指南等。 研究人員對2543名參與者進行了在線調查,評估了他們對這些i-MHS的知識、态度、使用傾向以及疫情對心理的影響。其中,53.9%的受訪者表示了解互聯網心理健康服務,53.2%的人願意使用這些服務。此外,62.4%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服務在應該會有幫助,顯示出公衆對i-MHS的廣泛接受和潛在應用。

研究還發現,疫情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影響通過認知和态度間接影響了他們使用i-MHS的意願。具體而言,當人們對i-MHS有更多的知識時,他們會持有更積極的态度,從而更傾向于使用這些專業服務。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心理健康服務知識在形成積極态度和使用意圖中的關鍵作用,呼籲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宣傳和推廣,以提高公衆的知識水平,最大化i-MHS的益處。研究指出,随着i-MHS在中國的初步實施,公衆對其認知和接受度已達到一定水平,未來有望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公衆對i-MHS的整體認知水平有限,但對其态度較為積極,逾半數被試表達了将來使用這些服務的意願。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理解和促進互聯網心理健康服務在我國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建議通過提高公衆對i-MHS的認知,增強他們的使用意願,從而有助于緩解心理健康問題。

臧寅垠研究員課題組博士生陳嫱為本文第一作者,臧寅垠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32000776)、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beat365陳仲庚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發展基金(2021YJ003)的支持。

參考文獻:Chen, Q., Bao, J., & Zang, Y. (2024).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 use internet-base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Internet Interventions, 100755.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invent.2024.100755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