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壓力源對個體的身體和心理幸福感有着重要影響,而且相比任務壓力源,人際壓力源所帶來的問題往往更大,影響時間更為長久。那麼從普遍适用的角度來講,在下班後人們可以用什麼應對措施,來緩解工作中人際壓力源的消極影響呢?以醫護人員為例,beat365官方网站童佳瑾課題組的研究“To Reflect or to Detach After Work? Relating Interpersonal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to Engagement and Burnout”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雜志。文章基于情緒事件理論,構建了一個調節的中介作用模型,揭示了下班後的積極工作反思、心理脫離策略的效用。具體地,積極工作反思緩解了人際挑戰減少積極情緒從而減少工作投入的過程,但是心理脫離卻增強了人際阻礙增強消極情緒從而增加工作倦怠的過程。

雖然說,過去的壓力應對文獻揭示了積極工作反思、心理脫離這些下班後的減壓策略對于緩解壓力的作用,但是本研究發現了心理脫離的消極作用。這讓我們再次看到,不能盲目使用各種減壓策略,而是需要針對壓力源進行具體分析。積極工作反思通常是有益的,而簡單的逃避式的心理脫離,可能并不能解決工作上棘手的人際問題。企業管理者需要全面考慮壓力幹預方案,為員工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支持。

童佳瑾博士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Christiane Spitzmueller是休斯頓大學心理系教授,為本文的第二作者。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2271007)以及北京市行為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Tong, J.*, & Spitzmueller, C. (2023). To reflect or to detach after work? Relating interpersonal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to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ccepted b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https://dx.doi.org/10.1037/str0000317


202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