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滿挑戰的當今世界,保持樂觀的态度對個人影響深遠。樂觀主義,一種涵蓋認知、情感及動機的重要構念,不僅幫助人們采取更适應性的應對策略,增強韌性與自信,還能提升人際關系的質量,促進心理和身體健康。因此,深入了解樂觀主義的根源對于增強個體幸福至關重要。

目前,相關領域的樂觀主義幹預方法通常強調積極的自我關注,鼓勵人們聚焦于理想的未來。然而,單憑對個人成就的期待是否足以解釋樂觀主義的起源?即使在理想的未來看似遙不可及的情況下,如維克托·弗蘭克爾這位大屠殺幸存者在集中營的恐怖中仍能保持積極态度,這是否意味着還有其他因素能夠強化樂觀主義并釋放其變革潛力?

現有的幹預方式可能低估了超越自我的轉變在塑造樂觀态度中的作用。beat365官方网站姜佟琳研究員課題組從敬畏的角度出發,探究了敬畏如何通過自我超越來促進樂觀主義。研究通過四項實驗發現,敬畏确實能夠通過自我超越來提升樂觀主義,這一效應不僅排除了一般積極情緒或自然接觸的替代解釋,還發現了自我超越的中介作用,同時排除了自我渺小的潛在中介作用。該研究為培養樂觀主義提供了新的視角,并突顯了自我超越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上。課題組潘欣羽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姜佟琳研究員是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Pan, X., & Jiang, T. (2024). A Tale of Self-Transcendence: Awe Fosters Optimism.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dx.doi.org/10.1080/17439760.2024.2394458


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