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文化差異如何塑造我們對行為的道德評價?beat365官方网站侯玉波課題組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王琪教授的最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文章深入探讨了中美兩國學齡兒童如何将道德責任歸因于其過去和未來的行動,以及文化在兒童時間道德歸因中的作用。論文“Do Future Actions Matter More Than Past Deeds? Temporal Moral Attribution in US and Chinese School-Age Children”于2024年8月22在國際著名心理學期刊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在線發表。

研究通過對346名年齡在6至9歲之間的中美兒童進行随機分配,将其分為過去或未來條件組,并通過假設情景來評估孩子們對自己在過去一周或未來一周内可能發生的道德或不道德行為的道德歸因。研究發現,與美國8-9歲兒童更傾向于為未來的善行獲得更多贊揚和獎勵不同,同齡的中國兒童更傾向于為過去的善行獲得更多的贊揚和獎勵。此外,中國兒童在道德化自己的行為方面比美國兒童更為顯著,且兒童們根據自己的文化信念來推理他們的道德或不道德行為。

本文不僅揭示了時間在道德判斷中的重要性,而且強調了文化背景對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對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不同文化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對于促進國際合作和相互尊重至關重要,同時為教育者、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

本文第一作者為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王琪教授,侯玉波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文章作者梅淩婕為課題組訪問學生,戴玉婉為課題組已畢業博士生。

Wang, Q., Suo, T., Mei, L., Guan, L., Hou, Y., & Dai, Y. (2024). Do Future Actions Matter More Than Past Deeds? Temporal Moral Attribution in US and Chinese School-Age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x.doi.org/10.1037/dev0001825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