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被喻為“21世紀的傳染病”,這種傳染具體體現在跨領域的溢出效應(Spill-over)和人際的交叉效應(Cross-over)。比如,工作壓力會像“流感”一樣,在員工之間傳播。而本研究關心的是工作壓力所帶來的倦怠狀态是否會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特别是從父母傳染到孩子身上。這既涉及了父母倦怠從工作往家庭的溢出效應,也涉及倦怠從父母傳染到孩子的交叉效應。這個話題将從更廣的視角,揭示工作倦怠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

beat365官方网站童佳瑾課題組的研究“Parent-adolescent transmission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Testing a social-cognitive spillover and crossover model”發表于Journal of Business Psychology雜志。文章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構建了一個鍊式中介作用模型,揭示了父母工作倦怠對學生學業倦怠的影響機制。具體地,母親工作倦怠會增加母親在家的情緒僞裝行為,這種情緒僞裝行為被孩子習得之後,帶來孩子在學校的學業倦怠。而父親的工作倦怠似乎并不存在上述影響過程。

進一步地,我們分析帶調節的鍊式中介作用模型。當控制了孩子的年齡和性别之後,對于關系好的一對父子,則會發現:父親的工作倦怠也會增加父親在家的情緒僞裝行為,這種情緒僞裝行為被孩子習得之後,帶來孩子在學校的學業倦怠(見補充分析S2-Figure 2)。也就是,父親倦怠的傳播,僅存在于父子關系較好的狀态。而母親倦怠的傳播,則不受母子關系好壞的影響。

本研究同時關注了父親、母親對孩子的影響。而且過去研究在揭示類似的傳播性的影響時,多從被動的情緒傳染過程加以闡釋,而我們強調傳播過程中的個體主動的情緒調節學習過程。父母和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揭示這種主動的心理過程,将為人們認識壓力的傳播機制提供新的視角。企業管理者關注員工的工作倦怠現象,提供有效的壓力幹預指導,将不僅有助于提升員工的個人心理健康,直接為其職業發展保駕護航,而且還将有效減少員工家庭成員特别是孩子的倦怠——這些孩子恰恰會是我們将來一代的員工。家庭的穩定和健康反過來也将間接地促進員工的個人發展。

童佳瑾博士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Drake Van Egdom是美國佛吉尼亞州的一名人力資源咨詢師,Kimberly French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心理系的教師,張靜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管理系的教師。

本研究得到北京市行為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