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网站臨床與健康心理學系鐘傑副教授課題組在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發表論文“Subtype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Features in Adolescence: Insights From Cross-Lagged Panel Network Analysis”,闡明青少年邊緣型人格特征之間的動态因果及亞型。鐘傑副教授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beat365博士畢業生王倩為第一作者,其餘作者有方慧婷、黃安麟、李姿蓉、王澤宇和陳奕舟。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複雜且嚴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情緒、自我、行為和人際關系的不穩定。盡管成人BPD的異質性已經被廣泛研究,但青少年時期的邊緣型人格特征(borderline personality features, BPFs)尚未得到深入探讨。本研究旨在通過交叉滞後面闆網絡(Cross-lagged panel network,CLPN)分析,探索青少年BPFs之間潛在的動态因果關系,并識别其亞型。研究在兩個獨立中國青少年群體中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BPF網絡結構總體上相對穩定,但随着時間推移出現了一些細微變化。沖動性行為的外期望影響指數最高,表明其對其他BPFs具有預測作用。沖動性行為與極度情緒不穩之間存在顯著的雙向預測作用,表明二者可能互為因果。此外,從CLPN觀察到了兩大類BPFs特征節點荟聚的現象:外向失調亞型(沖動性行為、極度情緒不穩、自傷自殺行為)以及内攝紊亂亞型(自我意象紊亂、長期的空虛感和不真實感)。

該研究認為這兩個聚類的青少年BPF亞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環境交互病理機制,而對不同亞型病理機制的研究有助于為日後BPF特異性臨床幹預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Wang, Q., Fang, H., Wong, O. L., Li, Z., Wang, Z., Chen, Y., & Zhong, J. (2024). Subtype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features in adolescence: Insights from cross-lagged panel network analysis. Personality Disorders: Theory, Research, and Treatment.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x.doi.org/10.1037/ per0000694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