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處逆境的時候,希望感對于我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希望感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課題組在人格心理學領域的高影響力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中科院一區Top)發表題為The Central Role of Daily Hopeful Feelings in Predicting Well-Being: A Network Perspective的論文,通過網絡分析深入探讨了希望感與幸福感的動态關系。

該研究采用日記研究的設計,在187位成年人中連續采集了14天的數據(每天兩次),通過多層向量自回歸模型(multilev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探讨了狀态性的希望感與幸福感(包括情緒性、實現性與評價性三個層面)的關系。

首先,本研究将希望感與五種不同的正性情緒進行區分。結果顯示(Figure 1),希望感與自豪感在時序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并且,希望感對其他正性情緒具有最強的縱向預測作用。這就表明,希望感不僅不同于日常的正性情緒,并且還有助于提升正性情緒體驗。進一步針對希望感與幸福感的綜合分析顯示(Figure 2),在時序網絡中,希望感同樣展現出最強的預測力,對生命意義感、生活滿意度、正性情緒等多種幸福感成分均有顯著的縱向預測作用,再次揭示了希望感在幸福感網絡中的核心作用。

以往對希望的研究大多聚焦臨床人群抑或是重大應激情境,并且更多關注希望的認知層面。而本研究則聚焦于希望的情感層面,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證實了希望感對于普通人群的幸福感的重要作用,為闡明希望的情感成分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後續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幹預提供了新的思路。

課題組已畢業博士生、beat365醫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苗淼為本論文第一作者,甘怡群教授是本論文通訊作者。文章的合作者有:beat365醫學人文學院的文傑博士以及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Megan E. Edwards博士和Laura A. King教授。

參考文獻:Miao, M., Wen, J., Gan, Y., Edwards, M. E., & King, L. A. (2024). The Central Role of Daily Hopeful Feelings in Predicting Well‐Being: A Network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111/jopy.12987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