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在中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革命的偉大實踐中,進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為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曆程,學深悟透“兩個結合”在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的核心作用,beat365教工黨支部于2024年11月28日開展了參訪中法大學舊址主題黨日活動。
參訪期間,支部成員首先了解了中法大學舊址的beat365情況和中法大學在近代中國教育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随後,支部成員走進舊址禮堂和教學樓,按照時間順序詳細回顧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并深入學習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支部成員們紛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飛躍,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法大學舊址概況
中法大學舊址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北街甲20号,是一處西式結構、中式瓦頂的中西合璧建築,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600平方米。這裡曆經百年滄桑,教學樓、禮堂和圖書館書庫等建築及設施至今保留完整、風貌依舊。1984年,中法大學舊址被公布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列為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成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2年,獲評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中法大學的重要曆史影響
中法大學的創辦源于20世紀初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在近代中國教育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從1920年建校至1950年停辦,中法大學始終貫徹執行首任校長蔡元培的辦學方針,馬克思主義學說在課堂上占有相當的位置,師生政治活動較為自由,愛國民主運動活躍,成為中國共産黨早期活動地之一。早在1922年建立了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中共中法大學支部。曾在法國勤工儉學的陳毅,于1923年進入中法大學學習,1924年至1925年擔任中法大學黨支部書記,這是陳毅在黨内擔任的第一個職務。這所開辦了30年的大學,培養出一批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和進步思想的學生,其中很多人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和教育界的領軍人物。
中法大學舊址專題展
中法大學舊址于2021年10月1日首次面向公衆開放,在舊址禮堂和教學樓設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專題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曆程專題展”。展覽面積約3700平方米,展線長度778延米。展覽融入百年建築,通過大量文獻文物、圖片資料、藝術作品,結合曆史場景複原、沉浸式閱讀享受、多媒體影音體驗等展陳形式,全面系統展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