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課題組在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中科院心理學分區一區)發表題為Personalized Stress Optimization Intervention to Reduce Adolescents’ Anxie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everaging Machine Learning的論文,研究通過随機對照實驗和機器學習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應激優化幹預措施在緩解青少年焦慮症狀中的适用性。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特征是過度和無法控制的擔憂,以及高度易怒、不安、焦慮喚醒和軀體症狀。在普通青少年樣本群體中,中、重度焦慮症狀的全球發生率高達20.5%至26.9%。随着青春期學業、人際壓力等各方面壓力的顯現,由壓力導緻的焦慮症狀也明顯增多。因此,有必要基于壓力這一核心因素,開發緩解青少年焦慮症狀的有效幹預措施。
傳統的壓力應對幹預措施主要側重于消除壓力。應激優化整合模型(stress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model)提供了一種新的壓力應對視角,通過結合應激重評和應激有利心态,提出對壓力的看法可以轉向壓力促進個人發展和成長的積極方面。基于此,本研究開發設計了針對我國青少年的應激優化幹預方案,并進行了大規模随機對照實驗(N = 1779, age = 12-17),采用基于機器學習的貝葉斯因果森林方法(BCF)驗證幹預效果的有效性,并檢驗了個體幹預效應的異質性。
結果發現,不論是幹預後立即對焦慮症狀進行測量,還是在兩個月後的随訪中,應激優化幹預均有效地減少了青少年的焦慮症狀。以兩個月後的随訪結果為例,幹預使焦慮的症狀水平相對于對照組平均降低了0.05個标準差(後驗概率為0.87)。進一步,在個體效應的異質性分析中,我們發現在人口學水平上,如不同性别、年級與主客觀社會經濟地位等特征中幹預效果的分布均相似。而與壓力相關的特征,例如感知壓力(Figure 2)和焦慮症狀較高(Figure 3)的青少年在幹預後,焦慮症狀的緩解最為顯著。由此可見,應激優化幹預具有較強的群體适用性,且尤其适用于感知壓力較強和焦慮症狀較高的個體。
本研究綜合了應激有利心向幹預措施、應激重評以及應激應對技能等多種應激優化成分,從應激有利的積極視角,開發了适用于我國青少年群體的應激優化單次幹預,并通過随機對照實驗和BCF的方法對幹預效果及其異質性進行了科學的效果驗證,為緩解青少年焦慮症狀、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支持。此外,單次幹預措施具有較強的可及性、可擴展性和成本效益,本研究也為未來應激優化幹預措施的普及和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實踐參考。
beat365博雅博士後劉金夢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甘怡群教授是本論文通訊作者。課題組博士生胡軍、吳雪冰和已畢業碩士齊玉雪為本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後面上項目和博士後資助計劃的支持。
參考文獻:Liu, J., Hu, J., Qi, Y., Wu, X., & Gan, Y. (2025). Personalized Stress Optimization Intervention to Reduce Adolescents’ Anxie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everaging Machine Learning.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24.102964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