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甘怡群教授課題組在SCI期刊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中科院一區)上發表了題為Emotional growth mindsets and stress controllability buffer the link between stress intensity and anxiety symptoms: An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生态瞬時評估方法,揭示了情緒成長型心态和壓力可控性在緩沖感知壓力強度與焦慮症狀關系中的關鍵作用。
壓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态往往會加劇焦慮症狀。盡管已有研究證實壓力與焦慮密切相關,但個體在面對壓力時的心理資源如何影響這一關系,仍缺乏系統性研究。情緒成長型心态(即個體相信情緒可以通過努力和經驗得到改善)和壓力可控性(即個體對壓力事件的主觀控制感)被認為是重要的心理資源,可能在應對壓力時發揮緩沖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這兩種心理資源如何影響壓力強度與焦慮症狀之間的動态關系。
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時評估的方法,招募了198名參與者,在連續10-12天内,每天4次實時記錄其對壓力強度、壓力可控性、情緒成長型心态及焦慮症狀的主觀感知。研究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區分個體内效應(個體在不同時間點上的狀态變化)和個體間效應(不同個體間的穩定差異),以全面揭示變量間的動态交互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見圖1),在個體内部層面,較高的情緒成長型心态能夠顯著削弱日常壓力強度對焦慮症狀的負面影響,這意味着,當個體具備更強的情緒調節信念時,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更能減緩焦慮的影響。此外,在個體間(見圖2)和跨水平分析(見圖3)中,研究發現,高情緒成長型心态與高壓力可控性感知的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沖壓力強度與焦慮症狀之間的關系。而對于低情緒成長型心态和低壓力可控性感知的個體而言,他們更容易在高壓力情境下出現顯著的焦慮症狀。
圖1 情緒成長型心态緩沖感知壓力強度對焦慮症狀的影響(個體内效應)
圖2 情緒成長型心态和感知壓力可控性在壓力強度與焦慮症狀關系中的協同作用(個體間效應)
圖3 情緒成長型心态和感知壓力可控性在壓力強度與焦慮症狀關系中的協同作用(跨水平效應)
本研究不僅深化了對壓力與焦慮關系的理解,還為心理健康幹預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啟示。通過心理教育和訓練,幫助個體培養情緒成長型心态,并增強對壓力的控制感,可能成為預防和緩解焦慮症狀的有效策略。例如,正念訓練、認知行為療法以及應激重評等方法,可以幫助個體建立積極的情緒調節信念,并提升他們對壓力的掌控能力,從而改善焦慮狀況。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為甘怡群教授課題組2022級博士生胡軍,共同第一作者為課題組博雅博士後劉金夢,通訊作者為甘怡群教授。合作者還包括課題組碩士生孟萌。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271094)和陳仲庚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發展基金(2022YJ003-LC)的資助。
參考文獻:Hu, J.,# Liu, J.,# Meng, M., Gan, Y.* (2025). Emotional growth mindsets and stress controllability buffer the link between stress intensity and anxiety symptoms: An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study.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016/j.janxdis.2025.102983
2025-02-27